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系台北報導】面對兩岸懸殊軍力,國防部表示,國軍必須捨棄傳統思維,針對「戰勝」標準重新定義。對台海防衛作戰而言,國軍戰勝的定義就是:「迫使敵奪台任務失敗」,國軍無法在戰場上將敵軍殲滅殆盡,但有能力迫使對方登陸奪台任務失敗。 漢光34號演習4月30日至5月4日進行電腦兵棋推演,陸、海、空實兵操演6月4日至8日於北、中、南、東開打,以今年敵情作為攻防構想,國軍落實「濱海決勝、灘岸殲敵」整體防衛,海上交戰於台灣南部、東部海域,陸戰於三軍聯訓基地,中部清泉崗機場實施聯合反機降作戰,北部在陸軍北測中心實施。 國防部表示,兩岸軍力懸殊,國軍必須捨棄傳統思維,不再打消耗戰,將過去「攻擊敵有生戰力(攻擊敵人)」的描述,改為「攻擊敵的任務」,「迫使敵奪台任務失敗」,不再談在戰場上殲滅敵軍,但務必要使敵人奪台任務失敗。 國防部表示,如果要以美軍投注大量資源金錢的方式備戰,在兩岸敵我軍力大懸殊下,一定行不通,所以必須建構不對稱戰力,國防部列出10項已具備或待建構的「不對稱戰力」清單,其中最亟待透過軍購者,就是低成本的精準導引砲彈。 國防部以參謀總長李喜明主張軍購的微型攻擊艇為例說明,由於海軍光6飛彈快艇許多漁港都進不去,因此建構三人操作的微型攻擊艇藏匿在漁港裡,戰術上有必要;此外,陸軍首先要取得價格相對便宜的精準導引砲彈,並運用現有裝備發揮最大效能,中科院研發的紅隼火箭彈固然打不穿敵戰車裝甲,但可打傷敵戰車履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