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系台北報導】農業缺工慘,宜蘭枕頭山蓮霧農民,原本蓮霧應該在還沒有成熟採收前的中果期就要套袋,但因為缺工太嚴重,如今只剩10多天就要採收,有果園直到5日才完成套袋,之前只能看著肥美的蓮霧被東方果實蠅叮咬,卻無能為力。農民說,這種繁複且重複性的勞力工作,政府應開放外籍移工幫忙。 宜蘭縣員山鄉果樹產銷班班長吳文旭表示,其實很多工業移工逃跑後,會到農村工作,只要有錢賺,移工就願意做。眼看現在滿園水果卻沒有人力可以套袋,質疑為什麼農民不能合法申請外籍移工,只能眼睜睜看著蓮霧受損,到底的政府農業人力政策在哪裡。 宜蘭果農張孟禎表示,枕山村全村有200至300戶農戶,只靠著10多名阿公阿嬤輪流幫忙。看著滿園蓮霧越長越大,招來更多東方果實蠅叮咬,農藥只能越噴越頻繁。雖然昨天終於排到人力完成套袋,但套袋時間已經太晚。 他說,種蓮霧是密集又繁雜的工作,必須疏果3次,拔新芽、套袋、施肥噴藥,短短兩個月內有很多重複性工作要做。他曾雇請3名「阿姨」幫忙套袋,3人加起來223歲,1人1天1200元,雖然比基本工資高一點,但須風吹日曬雨淋,除了外籍移工,國人真的沒人要做。 但本地工人不足,他只好慢慢排隊等工人,或多噴幾次農藥撐著。但噴藥也不便宜,1天要3000元。當地農民原本多種植紅心芭樂、蓮霧,近年耕作面積逐漸減少,主要原因就是請不到工人。 「政府可能是有計畫地消滅農民,只有選舉時才想到農民。」張孟禎說,他是土生土長的農民,已經耕作20多年,政府推青年返鄉務農,問題是現在連他這樣的專業農戶都快要放棄。 他感慨,這不是技術性工作,而是勞務性工作,勞務性工作請不到人,面積也就不能放大、無法擴大生產,也沒有足夠的經濟規模可以養家,「誰還想回去務農?」若能開放外籍移工幫忙撐住這些勞務性的工作,農民就能有更多時間提升耕作品質與技術,否則經營規模只能越縮越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