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系台北報導】據國發會人口推計報告,台灣15至64歲的工作年齡人口已在2015年達到最高峰,並自2016年開始下降。主要是受少子化、高齡化等人口結構改變影響,增速逐漸放緩。另根據主計總處統計今年1至4月就業人數年增8.8萬人,無法突破2015年前成長超過10萬人的情況,足見人口紅利逐漸消退。 人口老化問題早已引起各界關注,但最新研究警告,15至64歲工作年齡的人口成長趨緩更讓人憂心,因為此趨勢將導致全球經濟產出下滑,衝擊更大。 經濟顧問公司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首席全球經濟學家肯尼漢指出,人口成長放緩及老化將嚴重影響未來10至20年的經濟成長,女性及老年勞動力參與提高也僅能抵銷部分衝擊。 聯合國數據指出,未來數十年全球人口會繼續成長,但增加速度將放緩;若與近十幾年介於1%到2%的成長率相比,官員預期到2050整體人口成長率平均僅0.8%。 而最讓經濟學家憂心的是,工作年齡人口成長放緩將更加劇烈與快速,工作年齡人口成長率在2030年前可能銳減約零點四個百分點。 據凱投宏觀分析指出,這將直接造成全球經濟成長疲弱;尤其過去20年來全球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平均約為3.5%,工作年齡人口成長率若減少0.4個百分點,其影響將非常顯著。 並非所有專家皆同意人口結構變化將大幅衝擊全球成長。美國經濟學會去年發布1項研究,作者麻省理工學院的阿賽莫格盧與波士頓大學雷斯特雷波主張,機器人及人工智慧(AI)足以抵銷勞動力下滑的負面影響。兩人更在1份較新的研究中宣稱,人口結構變化其實有助於自動化的發展與使用。 然而凱投宏觀的經濟學家肯尼漢表示,機器人技術及人工智慧的盛行,將使非技術性工作需求銳減,進一步加劇全球貧富不均。 隨著愈來愈多國家面臨人口老化、出生率下滑等現象,工作年齡人口銳減也成為這些國家共通的問題。《經濟學人》指出,各國政府可透過提高女性及年長者的勞動參與率等措施解決此問題。 政府首先可以政策鼓勵更多女性投身勞動市場,例如協助強制推行育嬰假,以確保婦女不會在生完孩子後便不再投入職場。老人照護措施也讓女性能在年屆50歲、父母開始須更多照護時,繼續留在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