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蔡英文總統最近對假新聞很感冒,她在民進黨中常會上,兩度以主席身分指示反駁假新聞。一次是在縣市黨部主委交接典禮上,她感慨年底大選情勢艱困,說民進黨是一個比較「古意」(台語,老實之意)的政黨,「忙著做事卻沒有大聲說出成果」,要求黨部啟動闢謠行動。第二次是她力挺北農總經理吳音寧,再次強調吳會做事,只是不善應對,要求行政院各部會和黨部都要針對假新聞做出澄清。 蔡英文一聲令下,「古意」的府院黨果然火速動員抓假新聞,並提案修法。農委會直指國民黨南投縣黨部的文宣貼圖錯用相片,造假傷害農民。總統府則跟進痛批,假新聞不僅傷害農民,更操弄社會的不信任與對立,是不負責任的行為。精明的農委會立刻跟進政治攻防,隨手把蕉價暴跌、蕉農受傷的責任全都推給政治對手,彷彿供需失調和農政單位毫無瓜葛。 「假新聞」不是今日所獨有:當年美國有人用煽情新聞炒作美西戰爭,成為後來新聞學「羶色腥新聞」的教案;陳水扁時代為了逃避國務機要費追查,總統府利用親信媒體記者散播其編造的「南線專案」訊息,更是「假新聞」的經典。謠言與謊話永遠是政治鬥爭少不了的工具,重要的是,社會要靠言論自由與新聞媒體來揭穿真相。 以鬧得沸沸揚揚的吳音寧事件為例,當初若非民進黨新潮流系硬指韓國瑜為菜蟲菜霸,硬將他鬥下台,今天北農總經理哪裡會成為需要總統關注的職位?如今風水輪流轉,換成吳音寧要承擔韓國瑜受過的罪,這些都是政治角力。問題在,民進黨要拉人下台時,就自稱是「改革」;當外界要檢視吳音寧是否稱職時,就指控別人「政治鬥爭」,這合理嗎?諷刺的是,農委會吹捧吳音寧績效良好,說她業務推廣費平均21萬元(台幣),這個數字和北農自稱是26萬元的說法都兜不攏;請問,這是農委會或是北農在製造假新聞? 官方「幹話」說太多 民進黨必須理解的是,今天社會民怨四起,絕非政府「古意」話說太少,而是官方「幹話」說太多,實際解決的問題卻太少。民進黨上上下下哪位不是俐齒伶牙,在媒體上興風作浪的本事要比沒聲音的在野黨強太多了。且看,蔡政府一次次發動拔管、抄黨產、查陸資、追陸客甚至查大愛電視下架新劇的強勢作為,卻容不得民眾在網路發表或轉傳不滿與質疑的訊息;這波「打擊假新聞」的緊密戰鼓,又怎麼不讓人擔心這又是一波追殺異己、箝制言論的攻擊號角? 蔡主席一席「古意政黨」的談話,正反映了她昧於現實的心態,執拗地堅信不是自己做不好,而是民意遭到誤導。也正是蔡英文這種堅拒認錯的性格,忘了自己「謙卑謙卑再謙卑」的承諾,忘了「要為人民解決問題」的誓言,看不到民眾苦難,更聽不進民意呼聲。這種缺乏自省又自我感覺良好的政黨,怎能不民調滑坡,選戰艱困呢? (節錄自聯合報社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