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系台北報導】7月起,健保署要求區域級以上大型醫院,1年要減少2%門診量,5年共要減少10%門診量,否則不給付相關健保費;對這項新措施,醫界看法不一,有人認為使出「健保費斷頭」殺手鐧有助轉診,但也有人認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醫院自有應付辦法,不一定能推動成功。 這個月開始,去大醫院看病可能會遇到醫師詢問「把你轉到診所好嗎」,為落實分級醫療,健保署七月起要求區域級以上醫院門診量年減2%,否則可能不給付相關健保費,對這項新措施,醫界看法不一,有人認為健保署使出健保費斷頭的殺手鐧有助轉診增加,但也有人認為醫院會有相對應的辦法,不一定有效。 台人喜歡到大醫院就診,造成大醫院患者爆量,健保署近年陸續實施多項措施,包括提高大醫院就診費用、轉診有費用減免等,但效果仍不好。 健保署長李伯璋昨到台南參加「府城醫療大聯盟」成立儀式表示,這項新措施將連續實施5年,根據估算,影響的病患5年可能約700萬人次,醫學中心307萬人次,區域醫院411萬人次。 民眾比較關心的是就醫權益是否受影響,健保署表示,新措施是針對醫院而非病患,會把目標數字給醫院,而醫院為避免「多做少領」,應該會願意配合,同時自7月起,不論是大醫院把病患轉給診所,或是診所把患者轉給醫院,都有點值的獎勵,醫院會想把辦法勸說合適的病患,同意轉診到診所,但患者可自行決定到底要不要轉,權益不受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