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系台北報導】第32屆中央研究院院士昨天晚間出爐,共21名學者專家當選中研院院士,平均年齡65.57歲,其中工程科學組張世富55歲最年輕,最年長則是人文及社會科學組于君方80歲。 新科院士包括數理科學組:錢嘉陵、王寶貫、鄭建鴻、李定國與蔡安邦。 工程科學組:梁錦榮、何德仲、張世富、盧志遠及王中林。 生命科學組:郭沛恩、汪育理、傅嫈惠、葉錫東、陳列平和鍾邦柱。 人文及社會科學組:杜維明、高彥頤、孫天心、于君方與鄭毓瑜。 中研院院士會議2日到5日登場,會中選出21名新科院士,也讓現有的中研院院士增加為295人。 中研院長廖俊智表示,中研院士是榮譽職,選舉過程相當審慎嚴謹,經多次審查及討論後才能獲桂冠。 中研院院士是由院士連署或大學、研究機關主動提名,送至由院士組成的「選舉籌備委員會」審查被提名人資格及評鑑學術貢獻。被提名人名單經籌備委員會初審通過後,再提送院士會議「會前討論會」討論。 之後送全體院士分組通信投同意票後,由中研院評議會分組審查,以出席過半數評議員的投票決定院士候選人名單;最後提送院士會議,由各分組詳細審議候選人,並經全體院士綜合審查後,投票選出新科院士。 這次共5名女性當選院士,相較上屆增加2名;此外,這屆新科院士有9人任職台灣,12人任職於海外。 留才! 外籍研究員終於可享月退 【泰國世界日報系台北報導】今年中研院院士會議中,人才流失是熱門話題。中研院近年加強留才攬才,不但成功留下原本規畫離台的外籍研究員,也爭取到國外優秀人才來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去年10月起擔任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的郭沛恩,以及今年3月甫任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所長的李奇鴻。 中研院副院長黃進興表示,全球人才競爭向來激烈,台灣光是薪資福利,就難跟許多國家競爭,中研院也只能在其他方面下功夫。值得慶幸的是,過去外籍研究員受限國籍法,退休後只能選1次領月休金,造成許多研究員憂心無法養老養家,只得在退休前就離台,曾任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的美籍研究員沙培德就是「等不到修法,只得離開」。 經相關人士多年爭取,國籍法前年底總算修法,但初步及於大學教授。黃進興說,為此他分別和銓敘部、行政院人事總處等聯繫,今年年初又去找國發會溝通,國發會說只要教育部同意就可,教育部也點頭,終於成功讓外籍研究員也可領月退,說服文哲所、天文所2位外籍研究員繼續留台。 在攬才方面,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赴國際搶才,成功挖來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心血管研究所、人類遺傳學研究所傑出教授郭沛恩擔任生醫所所長,出生香港的他,也是生醫所首位外籍所長。 據了解,郭沛恩在台月薪不及美國的一半,新加坡等國也在搶他,但中研院拿出極大誠意,包括給資源設備、設備費、實驗室等,總算將他請來台。另位也好不容易挖來的,則是原任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的李奇鴻。 中研院從2002年就開始的國際研究生學程,招收一半台灣、一半國外學生,全英文授課,與大學簽約,畢業生可拿大學的博士學位及中研院的證書,近年也加強火力到各國宣傳,好吸引優秀外籍生,進而留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