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針對44家外籍航空公司遭中國大陸民航局施壓「改名」一事,交通部長吳宏謀宣布將採取「反制」作為。對於將台冠以「中國台灣」的航空公司,考慮不准其航班停靠空橋,並調整其起降時間帶以示懲罰;對於僅標示台北而未冠以「中國」的航空公司,則將給予減免降落費等優惠獎勵。連交通部都把參與兩岸角力戰當成首要任務,賴內閣會把民生經濟放在什麼位置,也就可想而知。 在連遭外交挫敗之後,蔡政府當前的最高戰略就是「反制」,賴內閣使盡渾身解數配合,自不令人意外。但如果不從整體戰略做根本的檢討,卻只圖在枝節上爭點面子,則恐怕將衍生更多後遺症。例如,台中市主辦東亞青運遭中共施壓停辦後,蔡政府表面上聲稱要爭取救濟申訴,卻隨即要求金門暫停兩岸通水典禮作為「反制」。未料,金門縣府在以民生為重的考量下決定如期通水,無異打了陸委會一耳光,蔡政府只落得「不恤民生」之譏。如今,交通部要反制外航改名一事,若祭出的手段只有禁靠空橋、調整時段等招數,能收到什麼效果,恐怕讓人存疑。 這次外籍航空受壓更改台灣名稱,其因應大致可分成兩類,一類是在台北或台灣名稱後面加上「中國」2字,如此一來,把台灣變成了中國的一部分;另一類是取消台灣2字,留下台北或高雄的城市名稱,但未加上中國的標示,台灣變成以城市名稱識別。其中,採第2類方式者主要為美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國航空,多為我鄰邦故舊,對兩岸關係知之甚詳,因而未觸犯大忌將我矮化。對這些航空,台灣當然可以表示感謝其理解與支持,但是,若要用減免降落費及設施使用費來給予獎勵,會不會顯得過當?畢竟,這些公司也都在壓力下更改了名稱。 再看第一類將台灣矮化的航空公司,名單更長,較第2類多出兩倍。其中除了以港澳為基地受中國控制甚深的公司,主要為東南亞、西亞及歐洲航空;他們一則或長期受一中原則影響,二則或對兩岸關係的張弛較不敏感,因而迅速屈從於中國民航局的壓力。對於這麼多的公司,尤其其中不少是長途飛往歐洲、西亞,如果交通部皆以「不許停靠空橋」作為懲罰,勢必產生幾項結果:1是我們許多的機場空橋將變成閒置;2是接泊的巴士忙不過來,秩序大亂;3是長途旅客上下機時間增長,備極麻煩與勞累;4是遠程旅客來台經商或觀光的意願降低。 把台灣推到自我困陷的一隅 日前面對東亞青運遭打壓停辦,行政院長賴清德指責這是當年蔣介石堅持「漢賊不兩立」退出聯合國,埋下大錯,致使外交一直陷入困境。賴清德對於歷史的理解是片面的,更大的問題是,他未意識到自己的作法其實也在緊緊追隨「漢賊不兩立」的路線,而且越來越把台灣推到自我困陷的一隅。試想,蔣介石的年代是全球冷戰時期,不論「漢賊不兩立」正確與否,至少兩蔣在台灣締造了輝煌的經濟奇蹟;而今,全球已來到大和解的時代,蔡政府卻還沿襲漢賊不兩立的策略,在各個領域挑起對抗和反制,這又是什麼智慧決策? 讓人遺憾的是,人們看不到政府拿出積極的作為發展經濟、建設台灣,卻每天將大量的精力用來對付及譴責反對陣營,用更多的精力和中國大陸進行無謂的消耗性對抗。試問,就算交通部長吳宏謀對付外航的棍棒政策能夠奏效,他有哪一棒能打到對岸,讓它感到痛苦?完全沒有!吳宏謀要對付的外航,其實也是中國鴨霸政策下的受害者,他卻要落井下石;而最後連帶受害者,則是台灣民眾和往返台灣的無辜乘客。 當賴清德一心想著反制,他就忘記了施政的初衷。當交通部只想著制裁外航,他就忘記了台灣民眾,一如陸委會忘了金門民眾要用水。 (轉載自聯合報社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