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周佑政/台北報導】陸委會近日發函教育部與各大學表示,已成立「台生赴陸求學專區」,專文提醒台灣青年學生赴陸發展應評估風險,因為言論思想等方面都須受到陸方嚴管,甚至有「課堂7不講」潛規則制約,赴陸求學須深思。 大陸日前祭出31項對台措施,吸引台人赴陸工作或求學,台灣則提出8大強台策略因應;陸委會最近在官網成立台生赴陸求學專區,說明兩岸學術教育環境的差異,隱藏許多適應問題,台生思考生涯求學規劃時,要妥善做好風險評估。 陸委會表示,成立專區是為讓學生有風險意識,趨吉避凶,保障自身權益。 台生赴陸求學專區詳列8大問答,提醒台生在台習慣新鮮自由的空氣,但赴陸可能碰到政治上的禁忌,例如大陸去年發布台灣學生獎學金管理辦法,首條申請條件即為「認同一個中國,擁護祖國統一」,此外台生在陸創業的成功機率低等,強烈「提醒」台生赴陸求學須深思。 針對兩岸學術環境的差異,陸委會表示,在台灣師生課堂上可自由討論,反觀大陸,老師的教學與學生提問仍受限制,其中「七不講」潛規則,包括包括普世價值不要講、新聞自由不要講、公民社會不要講、公民權利不要講、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錯誤不要講等。 不少台人嚮往赴陸創業,陸委會也提醒,在大陸創業者通常須仰賴自己的力量尋找通路,風險也較高,「台生在陸創業成功微乎其微,能有1%已很好」,即便是大陸人,能創業成功者也是少數。 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說,赴陸求學專區並非針對大陸對台措施,主因是愈來愈多青年學子赴陸求學,但兩岸求學環境有根本性差異,包括法律、制度與生活習慣等都有不同。 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質疑,政府想勸阻學生到大陸求學,但重點應該是台灣高教的競爭力及就業環境能否改善;教育部長葉俊榮轉陸委會這種公文給各大學,不會心虛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