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劉嘉韻、吳佩旻、黃國樑/台北報導】被喻為台灣學術界自由主義先驅的中研院院士胡佛,10日病逝於台大醫院,中研院副院長黃進興昨晚證實,胡佛約1個月前因跌倒住進台大醫院,由於傷到腦部,住院月餘,仍不幸過世,享壽86歲。 胡佛是1932年出生,台大法律系畢業,並取得美國愛摩瑞大學政治學碩士,曾任台大政治學系教授,主要專長為政治學與憲法,在1998年當選第22屆人文社會組中研院士。 胡佛一生學術成就傑出,曾獲國家講座教授、國科會優等研究獎、斐陶斐榮譽學會傑出成就獎等殊榮。 胡佛的得意門生、中研院院士朱雲漢說,胡佛昨天因心肺衰竭而去世,走得非常安詳,並沒有痛苦,他的四個女兒都隨侍在側,胡佛並沒有特別的交代,但希望其後事能夠低調,不要驚擾各方 。 朱雲漢說,胡佛生病前後的這段時間,還在整理過去的文章,胡佛女兒也在幫忙作口述歷史,雖然胡佛希望低調,但往後一陣子,胡佛的門生故舊一定會發表許多懷念的文章。 朱雲漢說,胡佛對台灣在幾個層面有重大貢獻,首先,胡佛是台灣眾所公認在學術上,尤其是政治科學的開創者,是政治學研究的先驅。其次,胡佛在台灣民主憲政發展道路上,不斷努力奉獻作為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心力。在台灣重大的民主關鍵時刻, 胡佛都扮演重要角色,包括國會全面改選、解嚴、廢除臨時條款等。 朱雲漢指出,胡佛這一些年最關心的就是兩岸關係發展,胡佛一貫認為,兩岸以統一是最好的出路,否則很可能出現台灣民族主義與中國民族主義的對撞,最終兵戎相見。 朱雲漢說,胡佛在2005年與其他學者提出兩岸關係架構主張,闡述對兩岸終極解決的方案建議,胡佛最憂慮的就是兩岸關係走向民族主義碰撞。 對抗威權自由派 嘆台灣憲政困境 【記者郭乃日/台北報導】10日病逝的中研院院士胡佛,畢生宣揚憲政主義。這位早在戒嚴時期即被尊崇為支持自由、民主與開放的憲政主義學者,卻在台灣的憲政漂移中漸感落寞。 胡佛與張忠棟、楊國樞、李鴻禧等台大教授,在中國論壇雜誌倡議自由民主憲政主張,引起社會矚目。1979年美麗島事件後,與民進黨組黨前,多次主張政府應本於事實,尊重民主精神處理朝野爭議。但在當時朝野瀕於決裂時,胡佛等社會公正人士卻是化解國民黨與黨外嚴重衝突的重要中介。日後,他們也發起組織「澄社」,成為當時學術社會輿論中堅力量。 不過陳水扁執政時期,曾對抗威權、力挺黨外的胡佛,屢屢質疑扁政府的憲政主張,更批評「一邊一國」論述。2005年胡佛更與六位中研院院士發表「兩岸和平論述─和平中國運動的起點」一文,主張共推和平中國運動,就遭到獨派冷言批判。 胡佛在台大政治系任教多年,桃李遍布藍綠陣營。 面對藍綠惡鬥,胡佛曾感嘆說:台灣的選舉,綠的在選國家,藍的在選政府,因而陷入民主憲政的困境。他也曾抨擊媒體的政論節目,出現太多名嘴,每天只想討好觀眾,說謊、輕浮的言語全部出籠,已經完全喪失知識分子的良心。 至於現在炒得沸沸揚揚的歷史課綱,胡佛更早在2010年接受泰國世界日報系聯合報專訪時就指出,現代人眼光短淺的一大主因,是學校的歷史教科書都只教學生看到台灣近400年,而不看400年前,「學生長期受到這樣的歷史教導,時間上只看近400年,空間上也只看台灣這塊不大的地方,眼光自然短了。」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從當年對抗威權的自由派,到後來被意見不同者質疑為保守派,胡佛依然是胡佛,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永遠是那位在課堂上對學生闡述何謂「憲政主義」的師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