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董俞佳/台北報導】極端天氣致使台灣每年農損破百億元,農委會力拚今年通過農業保險法立法,不過,根據農業金融局數據顯示,目前開辦10項作物保險中,高接梨、養殖水產、石斑魚這兩年理賠率都破百,其中屏東養殖水產去年的理賠率達900%多、今年達到500%多,高理賠率顯示即使立法,若未有合理機制,保險機制想要永續難上加難。 根據農業金融局資料顯示,目前開辦的水稻、釋迦、芒果等10項作物保險中,除了高接梨前兩年因寒害、天災等理賠率都破百之外,其中又以天氣指數型的養殖水產保單理賠率最高。 舉例來說,台產險開辦的屏東養殖水產去年保費收入為215萬元,但理賠金額就達到1990萬元,理賠率為925%,今年8月23日中南部因熱帶性低氣壓引發豪雨,屏東養殖水產理賠率達到548%,高雄養殖水產也達到311%。 農業金融局指出,養殖水產保單型態為天氣指數型,當時開辦保單時,外界認為,該保單規畫的理賠雨量基準50年來的紀錄很難打破,即使保了也很難獲得理賠。以屏東養殖水產為例,以屏東枋寮氣象站50年紀錄最高雨量,也就是八八風災時連續48小時達到500毫米為理賠基準。但是這一兩年都突破了這個基準,凸顯了極端天氣雨量集中、降雨又快又大的現象。 至於這麼高的理賠率業者若吃不消,是否可能就此撤退不辦,而直接導致農業保險業務中斷。農業金融局表示,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若入不敷出,確實多少會影響承保意願,因此,在農業保險法中規畫設立農業保險基金,以統籌風險分散機制的運作,提高保險人的承保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