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雷光涵/特稿】台鐵局人力吃緊久受詬病,儘管行政院已經拍板台鐵局3年內需增加2818人,但台鐵產業工會指出,因為工作辛苦,新人離職率高達3成,目前台鐵局4大部門都缺人,短期內人力缺口問題難解。 台鐵局人力嚴重吃緊,依據交通部統計資料顯示,台鐵局員工從1976年底達到高峰2萬3678人後,一路往下,1996年底首度跌破2萬人到1萬7700人,去年底僅剩下1萬3851人。 在員工人數下滑同時,台鐵局的營運量卻逐年成長,從1960年首度突破1億人次,達到1億639萬5927人,一路向上攀升,2011年正式突破2億人次,達到2億582萬9334人次,去年則為2億3280萬5994人次。 台鐵曾是台灣唯一的軌道運輸業,肩負環島運輸重任。但在捷運、高鐵陸續開通,台鐵就像時間停滯了一般,人老了、設備舊了、車子疲了,「國家政策」的擔子背的愈來愈吃力。老人退休的速度比新人補進來的速度還快,非但不能朝正常輪班的方向前進,基層負擔加重,造成惡性循環。 曾有8到10年的時間,台鐵為推動公司化而遇缺不補,人力挖東牆補西牆,這次的普悠瑪司機員也是內勤主管兼跑車。普悠瑪翻車事故之後,勞動部說今年只查到3起工時違規、沒有司機員,但勞動界都知道,在沒有工會陪同的情況下,勞檢很難查出各種排班的「奧妙處」;台鐵局強調人力有在增補,但需要培訓時間 近10年台鐵恢復補人,行政院又核定千名員額,但事實是這家老店已非年輕人的職涯首選,用沒日夜的輪班爭取加班費、早已不是多數新世代想要的。若說許多人考台鐵,是當備胎或跳板也不為過,鐵路特考高職等的報到率低,電務、工務基層的留職率也只有5、6成。 政府要正視的是為何台鐵留不住人,只是讓台鐵多補一些員工進來,就能解決一切問題嗎? 比如電務、工務的老師傅陸續退休,靠經驗抓出問題的人少了,是否該與時俱進,積極引進科技設備取代肉眼的判斷;為人詬病的票務系統建置第4代,喊了好久還卡在這個保守、講情分的百年機器裡。10年千億的購車、票務系統計畫,不只票務系統還沒整合完畢,購車案也屢屢流標,問題出在哪裡。 台鐵票價已經27年凍漲,依現任交通部長吳宏謀的想法,還要再凍漲兩年。民眾滿足了荷包小確幸,但台鐵只能在「虧多、虧少」的財務狀況下經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