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陳雨鑫、羅真/台北報導】走進中藥材行買一兩黃耆,帶一包枸杞、紅棗,回家泡茶飲用,這再平常不過的日常,未來恐怕消失。上千名中藥業者昨天聚集衛福部門口抗議,抗議衛福部明訂1993年起從事中藥販賣業務,需通過國家考試,但20多年來不培訓、不考試、不發照,讓中藥行以每年約900間的速度關門。 目前領有中藥材販售證照者平均年齡逾61歲,自1998年藥事法修訂後,衛福部就再也沒有核發過新證照。台灣中藥從業青年權益促進會理事長古承蒲說,當持照的經營者老去,中藥行勢必跟著消逝,希望衛福部檢討政策,讓有心留在這個歷史悠久產業的年輕人有一條生路,別讓千年文化從此消逝。 古承蒲說,衛福部1998年修訂藥事法第103條,明定1993年以前列冊審核的中藥從業人員,無需考試直接領照,可持續經營中藥販售業務,屬於落日條款;但1993年後入行的從業人員,必須修習中藥課程並經國家考試及格等,才可以販售中藥材、調劑中醫師處方,或製作傳統丸、散、膏、丹、煎藥等。 但新法規定以來,政府從未辦理過任何一次國家考試,也沒有訂定任何教考訓用的施行細則,也不再發出任何一張中藥行業者執照。古承蒲說,法規雖規範經國家考試可擁有調劑權,「但國家考試在哪裡?」,過去10年接受培訓的中藥商新生代逾5000人,這群人根本沒有出路。 被問及為何不循既有教育管道、就讀大學藥學系,畢業後就能開設中西藥房?古承蒲指出,許多年輕人願意攻讀藥學,但畢業後卻往往走向西藥調劑,不願留在傳統產業。 對此,衛福部長陳時中昨天指出,目前各界對於藥事法第103條規定的中藥從業人員身分,有多種解讀版本,導致爭議不斷,將找第三方團體協助,3個月內釐清法律問題。不過,昨天抗議的中藥商團體仍不滿,痛批衛福部「以拖待變」,不排除發起更激烈的抗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