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王寓中/特稿】這次縣市長選舉,在民心思變下,國民黨如橫掃千軍,一路拿下各縣市長選舉,但這個勝利,與其說是國民黨的勝利,不如說是人民的勝利。從2014年到2018年藍綠執政版圖的翻轉與再翻轉,無非是選民向各政黨宣示,執政黨若不能體察民心,執政傲慢,即便短短4年也會被人民以選票徹底教訓,從執政、慘敗在野到如今再見曙光的國民黨,尤其應該深深記取這個教訓。 2014年地方選舉及2016年總統大選的重大挫敗,國民黨領導人從朱立倫、洪秀柱到吳敦義,始終無法完全促成黨內的團結;重返執政的民進黨,在執政前兩年大力推動年金、一例一休及轉型正義等改革,國民黨不支持但也無力制衡,在改革與反改革間擺盪不決,無法引領民心及社會的走向,加以黨產資源被全凍,黨工士氣低迷,何時再起?前景一度黑暗。 吳敦義當選黨主席,黨內對他最大的冀望,就是重振國民黨。但從縣市長初選提名開始,即使黨已處於絕對困境,包括嘉義市、台東縣、新竹縣、澎湖縣、桃園市、雲林縣等,仍面臨黨內整合困境甚至出現分裂局面,新竹縣長提名最後一刻更改遊戲規則,更讓黨內質疑吳敦義寧可打破制度,就是急著布局2020。 選戰開打之初,國民黨不論在資源、人民信任程度,都處於劣勢。然而,民進黨執政的傲慢及改革過激製造階段對立,讓局勢丕變,加上張天欽東廠事件發酵,引發民意強烈反彈;當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登高一呼,民怨找到出口,「討厭民進黨」是「全國最大黨」的說法四處流傳,國民黨候選人搭上這股風潮,進而全面逆轉戰局。 不可諱言,除了韓流,國民黨眾太陽們全力投入輔選,功勞也不可抹滅,包括吳敦義即使被諷為「無主席」,仍低調輔選、救弱補強,努力創造最大戰果;前總統馬英九更輔選超過四百個選舉場,堪稱「完全燃燒」。新北市長朱立倫努力拉抬新北市與台南市選情,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也在高雄前縣區為韓國瑜成功整合地方派系。 不過,此次國民黨勝選的關鍵仍在民意轉向,與其說狂勝的是國民黨,其實勝選的是「人民最大黨」,是民意要藉9合1告訴執政黨走錯了路。換言之,民進黨雪崩式的敗選,國民黨不能言勝,反更應引以為戒,因為選舉結果無非提醒政治人物,在民意前,要真心地「謙卑、謙卑、再謙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