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 黃國樑 蔡英文總統一聲令下,短短幾個小時後,三位部會首長烏紗帽立即被摘,顯示敗選檢討並沒有那麼複雜,不必真要等到聽了多少人民的心聲,才能擬出為敗選負責的名單;真正需要的,不過是面對自我的勇氣。 然而,這三頂烏紗帽就能挽回狂瀾,讓人民心底服氣,從此療傷止痛,轉危為安?顯然並非如此。如果加上陳英鈐,四位首長就可以抵銷七座城池的陷落,未免太過輕鬆簡單,人民恐怕不做此想。 民進黨這次雪崩似的敗選,不只是空汙、農作物價跌或普悠瑪等攸關民生的議題而已,另涉及到更深的政治價值、政治道德層面,尤其表現在「拔管案」與「東廠」案上,社會各界還在等民進黨政府給一個答案。 蔡英文執政後,雖掌握人事權,但在一些非政府正式機關的位置上,卡位手法粗糙,例如,在文化總會上逼走了前會長劉兆玄,硬生生將韓國瑜從北農總經理拉下來。 而管中閔依照台大規則,當選為台大校長,在綠營主導下,教育部迄今仍不願發聘書,更造成拔管和挺管的對立。如今,這個僵局依然看不到民進黨政府解決的誠意。 因此,若要聆聽人民的聲音,不如反照自己的內心,「謙卑」不能只是一句敷衍社會的口號。真有這樣的領略,讓台大案盡速落幕,換下爭議部會的首長,放棄以行政權力對在野黨踰越尺度的鬥爭,遵憲守法、合規合度,人民絕對不會吝於給這個痛改前愆的政黨掌聲,就怕民進黨的檢討只是一時,眼下只想先撐過這個難關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