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張語羚/台北報導】核四封存後留下1744束燃料棒,今年7月已先分兩批外送至美國原廠,並計畫2022年前脫手以活化資產。台電總經理鍾炳利昨天表示,暫時沒有核四燃料棒外送計畫,將等待經濟部新能源配比方案兩個月後出爐,再決定後續處理方式。 核四封存後,立法院今年1月決議「賜死」核燃料棒,台電火速於7月將320束核燃料棒外送,交由美國原廠核燃料公司處理、暫存,同時規畫明年運出3批、後年送出最後3批;並計畫2022年前,將抽取出的鈾燃料賣出,藉此活化資產,整個外送計畫處理費加上運送,共計台幣6.9億元。 不過,「以核養綠」公投過關後,核三廠是否延役、核四廠是否重啟,攸關未來台灣能源配比規畫,鍾炳利昨天於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答詢指出,核四燃料棒已經分批送出,但基於尊重公投的民意,將會等待經濟部的能源政策出爐,再決定後續處理方式。 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對此表示,沒有核四燃料棒暫緩外送的問題,因為近兩個月本來就沒有外送計畫;至於未來要如何規畫,仍須回到整體能源政策的考量,「現在說這些都言之過早」,最慢兩個月內將會對外公布新能源政策配比。 台電發言人徐造華說,台電今年確實已經沒有「再」外送的計畫,先前早已運送完成,明年的外送時程尚未決定,「目前也不需要去做決定」,將配合能源上位政策做規畫。此外,明年外送啟動前,剛好有一個空窗期,各界可以共同討論核四議題。 若核四燃料棒最後決定不外送,是否可以給最有機會延役的核三廠使用?徐造華表示,「沒辦法」,因為核四燃料棒為初始燃料,為專門提供給核四運轉初期使用的特殊規格,構造上其他核電廠無法使用。 儘管經濟部指示台電評估核三廠延役,最大變數來自地方反彈聲浪,屏東選出的立委蘇震清、莊瑞雄昨於經委會表示反對延役。蘇震清說,目前公投結果就是需要核電,卻沒有人要核廢料,不管打算放哪裡,地方政府都會跳出來反對,「既然要核能,就要想核廢料能去哪」;莊瑞雄也說,「不可能說大家都說不要(核電廠),我們屏東就要,也不要說新北市不要,就要放在屏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