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董俞佳/台北報導】台電核能一廠1號機成為國際首個「假除役」案例。環保署環評會議昨審查核能一廠環評計畫,會中,露天乾貯設施風險,以及未來核一廠會不會成為核廢永久貯存廠仍是最重要的爭議。經濟部也證實,台電除役計畫預計再延宕2年,原本規畫8年完成的二期室內乾貯場要再加2年變成10年才能完工,原能會表示,若未按照除役計畫書所提期程,將可以依法開罰50萬到250萬元。 環評會議最後要求台電於明年2月28日前補件再審。 核一廠一號機於本月5日運轉執照到期,卻陷入「停機未除役」的狀態,未來若要啟動除役計畫,得過兩關:1是通過核一廠除役環評;2是核一第1期乾貯設施需取得新北市核發的水保證明,才能展開為期25年的除役作業。 昨天環評會議中,新北市政府代表就表示,支持核一廠除役,但要求台電公司於環評書中明確列入核一廠不會成為核廢最終貯存場。他們擔心,台電目前為止沒有一個貯存的明確時間,雖然現在規畫25年,可是未來會不會再持續延宕到40年、60年甚至無限期存放於新北市。 因外界質疑,除役規畫時程將嚴重延宕,昨天經濟部也證實,台電除役計畫預計再延2年,原本規畫8年完成的二期室內乾貯場要再加兩年變成十年才能完工,原能會表示,若未按照除役計畫書所提期程,將可以依法開罰50萬到250萬元。 昨現場大多數環委都認同新北市政府與民團所提出的憂慮,環委王价巨調出核一廠周邊空照圖指出,乾貯廠周邊確實有土石崩塌的狀況,有美國專家建議應該要直接做封閉的貯存槽,台電卻都不處理。但也有環委提到,如果要台電找到最終貯存廠,才要發放水保設施完工證明,這也不是務實的做法,等於無法順利除役。 台電表示,從過去至106年都沒有土石流的跡象,經過地理分析結果,周邊也不會發生土石流;原能會表示,當時花了1年半時間審查核一除役計畫,且都依照國際相關規範,而不只是我國自己認定的條件做分析調查而已,顯示把關相當嚴謹。 台電重申,除役過程所有放射性廢棄物處理、貯存、運送都符合主管機關法令要求,並接受嚴格監督與管制,也會落實相關環境減輕對策及環境監測計畫,請環評委員支持通過。原能會代表也表示,核一廠已經開始進入除役階段,要經環評通過,原能會才有辦法決定是否發放除役許可,也請環評委員加速環評審查,讓原能會的除役許可以盡早發出。 不過,會中環評委員考量仍有多所疑慮待釐清,因此要求台電於明年2月28日前補正資料,擇期再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