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高凌雲/特稿】駐日代表處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輕生,是官僚體系殺人,外交部否認,遮蓋不住遺屬的哀泣。駐外單位應變不及遭台人批評,並不罕見,鮮有外交人員無法承受壓力而輕生。事後,外交部以關西機場風災事件是假訊息,為蘇啟誠喊冤,無非轉移焦點,刻意不提外交部的官僚體系進退失據,讓蘇單獨承受巨大政治壓力,肇生悲劇。 中華民國外交史上,外交官含冤莫白,屢見不鮮。冷戰時期,駐美大使葉公超遭人舉報出言不遜,被蔣中正總統下令調回國內,自此再也無法返回任所,葉公超想去大學教書,蔣中正也不許,幸好行政院長陳誠惜才,請葉公超擔任政務委員,庇護葉公超。 一代外交才子葉公超,談判中日和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如此顯赫政績,仍敵不過那時駐外人員打小報告的內參訊息,與國民黨立委的耳語。近來發表的陳誠日記,揭開了葉公超下台的世紀之謎,國民黨官僚體系奪去了葉公超的政治生命。 蘇啟誠犧牲,是個人悲劇,更是官僚體系卸責的歷史重演。蘇啟誠與葉公超一樣,都是在崗位奮戰不懈的外交官,卻因政治因素遭禍。日處下轄辦事處,以橫濱與大阪是重要駐點,關西機場颱風後的混亂,在台灣引起重視,間接原因是兩岸關係敏感下,兩岸駐外單位表現經常被拿來比較,當兩岸不睦,這類問題更敏感。這種情況在馬英九總統任內也曾發生,只是當時兩岸溝通順暢,很少引發爭議。 民進黨政府調查這起爭議來自網路假訊息,目的無非是新聞議題的政治操作,化解民眾對民進黨的不信任。假訊息來源已有司法偵辦判決,假訊息造成民眾對外交單位的批評,其核心仍是民眾對民進黨缺乏信任,民進黨無法容忍不如北京的批評,蘇啟誠就要承擔這一切壓力。 蘇啟誠家屬不忍其遭人誤解,試圖對外說明,外交部極力否認,這又是一次官僚體系對抗個人。假訊息引起非議,固然不足取,官僚體系不能勇於任事,將政治壓力全扔在處長身上,生者何以堪受,死者更是以死明志,不受屈辱。蘇啟誠的悲劇,在台灣政府的醬缸文化中,很可能不會是最後一起,若外交部能夠更有政治擔當,或許可以減少悲劇再度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