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林于蘅/台北報導】台北市美國商會昨天公布「2019商業景氣調查」,包括中美貿易爭端、「美國優先」政策、中國對台灣施壓,以及網路安全威脅、智慧財產權侵害,是造成今年跨國企業憂慮台灣經濟前景的5大疑慮。 這份報告訪查179位跨國企業領袖,結果顯示企業主對台灣的憂心集中在地緣政治與資訊安全;另外,多數企業領袖也對未來1年的經濟前景明顯缺乏信心,僅45.8%受訪者對台灣今年經濟前景具有信心,較去年減少近2成。 台北市美國商會會長李豪指出,多數在台經商的跨國企業也在美、中兩地有營運業務,雙方貿易爭端帶來的不穩定性,明顯重傷投資人的信心。另外,中國對台施壓,改變兩岸關係現狀,對企業來說,如果是經濟上的緊張情勢比較容易處理,但牽扯到棘手的政治議題,將連帶提高經貿不穩定性。 儘管只有45.8%受訪者對台灣今年經濟前景具有信心,較去年重挫近10個百分點,但就經濟長線來看,仍有53.6%企業領袖對台灣未來3年經濟展望保持樂觀,比去年調查結果逆勢上升逾3個百分點。 另外,約8成的企業高階經理人有信心未來3年公司在台獲利能成長,此結果與去年的調查沒有顯著變動,但都呈現未來1年展望信心下滑、長線信心上升,顯示台灣今年雖面臨大環境的經濟情勢危機,但仍是企業看好的經濟體。 其中近6成的受訪者表示,不滿意政府高階決策官員對商業活動重視度,美國商會指出,企業關注的是穩定的能源政策,8成7的受訪者憂心台灣的電力供給問題,企業認為供電是相當基本且關鍵的因素,並說明重點在穩定的能源供應政策,並不強調以哪種供電形式。此外,6成3的受訪者認為2025年的非核家園政策將影響企業擴張。 另有近半的受訪者認為台灣現行的勞工法規不夠彈性,美國商會說明,跨國企業普遍對勞基法84條之1高階白領主管納入責任制,仍持放寬門檻態度,並表示勞工問題將是確定企業是否繼續擴張的關鍵因素,需要進一步改革才能滿足知識型經濟的需求。 這次調查有逾35%受訪企業是在台灣深根超過30年的公司,約8成在台經商10年以上,對台灣的政經環境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