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劉嘉韻/台北報導】許多人都玩過「指尖陀螺」,手指輕輕一撥,便快速旋轉,好玩又紓壓,但它可不只是玩具,台大研究團隊發現,指尖陀螺快速旋轉時所產生的離心力,可在短時間內將全血分離出血清,供後續疾病診斷檢測。這項研究為全球首例,日前登上著名國際期刊,一旦量產,缺乏電力或醫療資源受限時,就能用來救人,協助疾病確診。 「這項發現對於醫療資源受限區,具有顯著的應用價值!」發現「指尖陀螺」離心力可分離全血的台灣大學應用力學所副教授陳彥甫指出,一般患者若要做疾病檢測,通常要抽好幾管血,並將血液送至醫檢單位,透過專用的離心機,將全血分離成血清(黃色部份)及血球(紅色部分),而血清中有病毒細菌代謝物等生理資訊,可以進行抗體檢測,以確認是否感染疾病。 不過,離心機機台較大,需要電力,一般診所抽血後,通常要送到大型醫學中心進行血液離心分離,而離心機也需要平衡,通常搜集多名患者血液,再進行血液分離;如果電力不足、醫療資源匱乏,使用離心機分離血液,就顯得困難重重。 「指尖陀螺」形狀扁平、具有多瓣葉片,以滾珠軸承構成旋轉中心,用來分離血清時,先在指尖採血,並在細塑膠管中注入相當於一滴血的血量(約0.01c.c.-0.02c.c.),接著將塑膠管以膠帶黏在指尖陀螺的葉片上,透過「指尖陀螺」快速且穩定旋轉帶來的離心力,約在3分鐘內就可看出血清已從全血中分離。 該研究不僅為全球首例,日前登上國際著名期刊,也獲美國化學會賞識,特別為該團隊製作一支影片,向全球讀者解釋指尖陀螺如何分離出血漿的原理。 血清分離之後,可應用於許多疾病的檢測。防疫專家、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包括登革熱、麻疹、德國麻疹、腸病毒等篩檢,都需要運用到血清,因此血清是確診許多傳染病的重要指標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