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李光儀/特稿】退出黨內初選,接下來不外乎兩種選擇,一是自行參選到底,一是退出選舉。可是王金平卻另闢蹊徑,退出初選,不表態是否自行參選。對於整個國民黨初選乃至大選、選後布局,都將或多或少產生影響。 這個退出初選的舉動,首先影響的,當然是國民黨的初選名單少了一個人,從四強相爭變成3強爭雄。不可否認,在4個參選者當中,王金平一直排在第4,要贏過另外3個人,必須非常努力。 當王金平退出後,他的支持者會流向何方,成為關鍵。如果流向韓國瑜,情勢可能變成1人獨大。如果流向郭台銘,就變成兩強相爭。如果流向朱立倫,就變成3強鼎立。若說這是國民黨內的關鍵少數,並不為過。 退出初選後,王金平很可能成為其他3人爭取的槓桿。對王金平而言,他退,可在3人當中選擇合作對象,穩固甚至擴大自己在黨內影響力,甚至在大選或選後的黨內權力分配,扮演相當角色。進可靜觀其變,如果國民黨的自相殘殺,讓他得到漁翁得利的機會,等到國民黨初選結束,他再自行參選,也為時未晚。 由於他並未宣布自行參選到底,國民黨也也沒有理由對他開鍘。倒是沒有初選壓力後,他可以繼續厚植實力。這厚植的實力就算未必一定為國民黨所用,累積的實力越大,就增加越多自己將來叫牌,甚至另起爐灶的本錢。 沒有了初選舞台,王金平這番作法,也不是沒有風險。如果他並未能鞏固自己的支持基礎,馬上遭到其他人蠶食鯨吞,那麼自然就只能逐漸淡出這場選戰。從政治操作看,王金平退出初選,又不宣布參選到底的決定,確實是在當今藍營選戰格局下,把自己影響力極大化的唯一作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