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從高雄市桃源區梅山口駛入封閉10年的南橫公路,隨時可能崩落的山壁、日曬雨淋的工作環境,隨著工班平均年齡漸增、年輕人不願加入,流標情形一年比一年嚴重,不僅包商進駐意願降低,就連平日養護道路的道工,10多年也從1個監工站10到20人,減少到1、2人,留下的大多年事已高。 缺工幾乎已是全台營造業的「日常」,深山內的道路工程環境艱困,人力更是不願進駐。現行個別營造工程契約總金額達10億以上才能開放申請外勞,營造工會長期盼能降低移工門檻,補足缺口。 南橫公路今年底將通到天池,天池到向陽路段預計2021年底完工,不過如今四大瓶頸路段,每個工程經費約4、5億,難以達到10億門檻,難度卻不輸大型工程,尤其鋼筋工、模板工,日薪2800元仍找不到人。 公路總局甲仙工務段段長陳正偉形容,以天池到向陽路段中,流標三次的武雄橋為例,當地不能興建工寮,若從梅山口每天到工地,來回就要3小時,夏天容易下雨、冬天結冰又冷,每天工作時間不到3小時,兩、3周才有機會回家1趟,有如「流放到荒島」,只能調整工法、增加預算,盼能成功招標。 公路總局第3工程處主任工程司王慶雄說,台灣大環境缺工對工地來說只能且戰且走,尤其營造業將愈來愈嚴重,模板工、鋼筋工需要專業技術,現在留下的幾乎都已5、60歲,很快就要退休 此外,隨著愈來愈少年輕人願在日曬雨淋中工作,加上政府組織改造精簡人力,工務段內的道工也年年減少。陳正偉說,過去工務段的道工負責路面修補、清除落葉落實等基礎養護,10年前每個監工站至少有10到20人,每人可負責一、兩公里,如今只剩下一、兩人,只能委託廠商彌補空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