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國民黨確定提名高雄市長韓國瑜參選總統,韓國瑜也說將爭取帶職參選,但綠營砲轟要求請辭。藍營出面護航,「蔡英文總統競選連任也是帶職參選」;綠營馬上回酸,「帶腦參選比帶職參選重要」。 的確,腦子比位子還重要,不論藍綠都一樣。民進黨狂轟韓國瑜,但去年九合一大選,民進黨縣市長候選人中,有些立委也是帶職參選,但最後除了黃偉哲當選入主台南市長外,其他人都落選。 反觀帶職參選縣市長的國民黨多名立委,當選機率就比民進黨高。換句話說,帶職參選未必是當選保證,說不定還會拖累選票,勝負關鍵仍在於候選人條件和大環境氛圍。 帶職參選一直都是藍綠歷史共業,但這次因為韓國瑜要轉戰總統,帶職參選彷彿又成為千夫所指。事實上,呂秀蓮曾以現任桃園縣長投入2000年正副總統大選,柯文哲也有意以現任台北市長挑戰總統大位;古往今來帶職參選的候選人,韓國瑜不是第一人,也不會是最後一人。法律沒有明文禁止的事項,都算是人民權利,除非要修法嚴禁。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最近兩個月很熱鬧,根據7月12日最新提案,有人建議將市長、議員、總統、立委合併選舉,避免政治人物「吃這碗看那碗」;還有公民提案修法「現職除非連任不得登記」;5月底提案的「遏止帶職參選,補選經費應改由原提名政黨及參選人支出」,附議數已達標成案。 這些修法提案被外界視為「韓國瑜條款」,針對性十足。民進黨完全執政,連勞基法、公投法都可以修惡,如果打著福國利民保台灣的大旗,想修什麼法當然都可隨心所欲,但總統大選剩下倒數半年,若為了一人、一時的報復性修法,必遭社會負評。 帶職參選有利有弊,雖有行政資源、也有行政包袱,不論理由多麼冠冕堂皇,都容易成為政治箭靶。藍綠與其貪圖帶職參選之便,不如認真思考帶腦參選之實,端出真正的政績;如果「黨同伐異、逢X必反」,只是坐實「換了顏色就換腦袋」。 (轉載自聯合晚報U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