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 劉宛琳 韓國瑜目前較缺中間與青年選票,如何拿出對策吸引年輕人,除了相關政策配套外,當務之急是取得年輕人的信任。 韓國瑜去年在高雄主打「北漂青年」議題,引起社會重大回響,當時不少離鄉背井的高雄青年因此回鄉投票,也拉高了韓國瑜的青年支持度。韓國瑜一直都將教育政策當成重中之重,在高雄推行雙語教育,創立青年局幫忙青年創業貸款。甚至在成為總統參選人後,更重磅抨擊若教育和關心弱勢沒做好,「執政者應該一頭撞死」。 韓國瑜近日針對青年提出4點建議,除了與國際接軌外,也主張政府編預算幫青年創業,成立中華民國基金布局。其中最受注目的,就是鼓勵大學生與碩士生要有一年時間到海外當交換學生,費用由政府想辦法解決。但因為餅畫得不小,韓國瑜雖在事後提出配套措施和預算金額,被質疑其可行性。 韓國瑜從當選市長到參選總統,一路推青年政策。但去年願投給他的那群青年,卻不是因這些青年政策或是選舉支票而感動,而是他帶來讓高雄改變的契機,讓大家看到希望。當時支持韓國瑜,在年輕人間蔚為風潮,反觀今天,卻成為不敢表態的隱性選民。韓國瑜雖多次表達自己對青年的重視,更舉辦多場青年座談傾聽心聲,但如何找回過去那個「感人的韓國瑜」,再次打動年輕人的心,才能有機會讓青年選票入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