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邱宜君、翁禎霞╱台北報導】為台灣奉獻一生的「小兒麻痺之父」、挪威籍醫師畢嘉士本月15日在挪威逝世,享壽93歲。早年小兒麻痺盛行,他曾四處找出躲在家裡的小患者,協助就醫就學,更曾為病人以口吸痰、挽袖捐血,是病人心中永遠的「畢爸爸」。畢嘉士基金會將於下月13日在屏東基督教醫院舉行追思禮拜,緬懷他對台灣的無私貢獻。 畢嘉士於1954年在挪威協力差會派遣下,帶著新婚妻子來台,當年他才28歲,最初服務於台北樂生療養院,之後南下創辦屏東基督教醫院,以及台灣第一個照顧小兒麻痺兒童的「勝利之家」。在台行醫30年,為終結痲瘋病、結核病,尤其是小兒麻痺症貢獻極大。 台灣於1970年代飽受小兒麻痺威脅,畢嘉士從美國進口沙賓疫苗,免費幫屏東地區4000名孩童接種,這是台灣第一次大規模接種小兒麻痺疫苗;他於1964年在屏東籌設台灣第一個小兒麻痺兒童之家,名為「勝利之家」,過去小兒麻痺患者只能用爬的,手術後他們可以走路上學,找回自尊跟自信,因此叫勝利之家。 對於當時台灣社會避之唯恐不及的痲瘋病患,畢嘉士給他們的不只是醫藥,更給了尊嚴。屏東基督教醫院前董事長劉侃見證,畢嘉士與痲瘋病患間有超越醫病關係的連結。有次畢嘉士去樂生療養院,所有能走的院民都出來站成一排等他,畢嘉士記得他們的名字,甚至傷口。 探望臥床院民時,畢嘉士走到有一位手指、面容都殘缺的盲眼老婦人前,輕輕叫出她的名字,婦人原本沒有表情的臉,忽然浮現燦爛的笑容。這一幕讓劉侃非常震撼,因為畢醫師在樂生只服務兩年,離開20年,卻還記得這些院民的名字。 1984年,畢嘉士退休返國;1998年,他曾再度來台,在醫師人力缺乏的恆春基督教醫院短期支援,在「畢爸爸」的心中,台灣已是他的第二個家。 畢嘉士曾獲第七屆台灣醫療奉獻獎,也曾獲頒屏東榮譽縣民、台灣外交之友;在挪威,更獲得國王頒贈「聖歐拉夫勳章」(The Medal of St. Olav),表彰他在醫療宣教上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