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潘乃欣/台北報導】台灣太空發展持續向前。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昨表示,目前正籌畫下顆遙測衛星福衛8號,結合人工智慧,可用在土地監控、防災勘災,預計2022年發射,這也是首顆國產遙測衛星福衛5號前年升空後,台灣第2顆遙測衛星;2021年則會先發射1顆氣象衛星「獵風者」,能提升颱風路徑預測準度。 太空中心主任林俊良說,福8解析度比福5多1倍。依據太空中心官方網站表示,福5拍攝黑白影像的解析度是2公尺、彩色影像4公尺,此規格已非主流商品,福8由6顆光學遙測衛星組成,解析度可提升至1公尺。 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中心副教授劉千義說,空間解析度提高,也就是可拍攝更小的東西,例如本來只能拍到1輛車,進一步拍到一個人。 太空中心官網也說,福8將結合人工智慧。劉千義說,如果遇上雲層,目前的遙測衛星拍不到地面照片,搭上人工智慧後,可先預測上空無雲的位置,幫助鏡頭拍到更多可用影像。 另外,福8部軌軌道預計落在離地球561公里的高空,福5則是720公里;福8每天可經過台灣一次以上,福5每兩天才一次。劉千義說,軌道愈低,拍得愈清楚,但也愈容易受地球引力影響,加快磨損速度,減短壽命;軌道低,繞行地球的時間也較快,每日經過地球的拍攝頻率提高,能提升監測效果。 根據行政院核定的第3期太空計畫,2021年還會發射1顆氣象衛星「獵風者」,與今年剛升空的氣象衛星福衛7號一起接收天氣資料。 太空中心說,福7主要蒐集大氣壓力、溫度和溼度資料,「獵風者」則著重海面風速和風場資料,可提升颱風路徑預測準度。劉千義說,福7和「獵風者」功能互補,且地球有7成是海洋,海水會透過風的帶動,轉變成大氣中的雨量等水氣,因此蒐集海面與風場資料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