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潘乃欣/台北報導】參與果蠅飢、日馬人就讀中央研究院國際研究生學程(TIGP)的印度籍博士生芭雅希(Bhagyashree Senapati),與中研院助研究員林書葦研究發現,果蠅腦內名為leucokinin的神經物質,能影響果蠅因飢餓和口渴而找食物、找水的過程。中研院表示, 2002年成立的國際研究生學程,新南向學生占比已提升至6到7成,將來還會推動春、秋季實習延攬優秀博士生來台。 中研院國際處說,TIGP全課程皆為英文授課,學程共有597名在學生,分屬47個國家,來自新南向國家的學生約占6、7成。國際處科長林昇德表示,來就讀的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生尤其優秀,印度則因該國有知名學術研究大學,欲攻博士生還是優先考慮國內學校。 林昇德說,TIGP為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來就讀,多年前開辦暑期實習,讓他國大學生或碩士生申請來院內研究室實習,約1成的實習學生最後申請上TIGP。將來還會推動春、秋季實習長期實習,吸引更多學生來台。 中研院副院長周美吟曾在中研院科普網站「研之有物」上表示,當初設立TIGP,是運用中研院不輸給國際、甚至有些還好過國際的儀器和師資,透過學生自己實驗、處理問題、和不同國籍的同學交換想法,培養出獨立思考、研究的能力。 周美吟說,TIGP畢業後,除了會拿到該學程合作學校的學位畢業證書,還會獲得中研院的結業證書,目前共有12個學位學程,而合作學校共10所。現階段學程多為數理與生科領域,未來將會視產業發展,新增更多的學程,如有跨校合作的機會,也會發展人文領域的學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