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林則宏/報導】台灣歷任總統中,蔣經國無疑最受台灣民眾尊崇。蔣經國嫡長孫蔣友松在一本25日發表的新書中,以經國先生早年在江西贛南的經驗,暗諷「現代的政治人物慣於冷氣房內做決策」,「車到鄉下,只見首長一頭鑽進宮廟,不問蒼生問鬼神。」 由史記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的《台灣的抉擇—從孫中山談起》25日舉行新書發表會。過去數年蔣家後人已鮮少對台灣政治發表評論,蔣友松則罕見地在這本書中,發表一篇題為「經國先生的贛南經驗與中山思想」的文章。 蔣友松親自出席25日在台北舉行的新書發表會,但低調未公開發表談話。 蔣友松在文章中提到,他從小到大,一直聽聞家中長輩講述先祖父經國先生的一生。他指出,當年在贛南獨當一面的經國先生,其實也不過是2、30歲的年輕人,但肩上已經扛著沉重的責任。 文章提及經國先生在贛南的諸多事蹟,其中一段指出,「進入贛南,經國先生一共步行了2850公里路,經過974座橋,其中有714座橋是修復的。有84條路是人不能走的。走馬上任,腳穿草鞋,遍訪贛南11縣的每個角落。這個搏命樸實的身影不是像極了身著夾克走遍台灣每個角落的經國先生。」 蔣友松以此為對比表示,「現代的政治人物慣於冷氣房內做決策,接不上地氣。出門訪視,只見車隊呼嘯而過,交警在路中忙著指揮交通,便利官員通行,車內首長好生威風。」 「車到鄉下,只見首長一頭鑽進宮廟,不問蒼生問鬼神。如此行徑,怎能廣安天下黎民?」 蔣友松表示,「經國先生在贛南即身體力行,體察民瘼,到了台灣,仍是以民為本,念茲在茲都是如何促進民生,無怪於經國先生已仙逝卅餘載仍受到台灣人民緬懷瞻仰,因為這是用命博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