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台灣新聞組/綜合29日電】距離蔡英文總統下令民進黨立院黨團12月31日完成「反滲透法」三讀大限,剩不到72小時,社會質疑聲浪愈發洶湧且層面迅速擴大。除國、親等在野黨強烈反對,連深綠的「喜樂島聯盟」都提出質疑,呼籲執政黨不要因選舉而拿法制和國家安全當成造勢表演,更不該把所有提出建議的人,都打成「中共同路人」這種理盲的區分。 此外,由法政學者及社運人士組成的社群平台「台灣守護民主平台」也發出聲明,質疑民進黨團草案不符「目的正當」與「手段合理」的最基本比例原則、違背罪刑均衡的要求,以及欠缺法律明確性,若短期間無法解決所有爭議,應交由新一屆國會來審查。 守護民主平台強調,如何在面對中國對台威脅的同時,仍保有對民主法治的信仰,是一個艱難、卻無可迴避的課題。他們除呼籲民進黨團盡速蒐集公民社會各方意見,與各黨派協商草案修改方案,研議更加妥適的反滲透法,並認為在涉及兩岸關係的高敏感度法案中,建立更廣泛的全民共識與信賴基礎,避免單一政黨強勢主導。 這次總統大選唯一一場辯論會今下午登場,反滲透法也將成為三位總統候選人攻防焦點。 「喜樂島聯盟」發言人張君瑜表示,以「正名制憲」為終極目標的喜樂島聯盟,絶對支持制定防堵外國勢力滲透的法律,但民進黨現在配合「下架吳斯懷」活動,試圖盡速通過的反滲透法,卻是倉促、空洞不完備、有違憲疑慮的版本。 張君瑜說明,「不法」和「境外」的定義上卻有很大的爭議空間。例如,根據現行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的領土範圍包括中國全境,台、澎、金、馬為中國自由地區,反滲透法草案開宗明義的「為防範境外敵對勢力之滲透干預」就已經構成憲法爭議,來自中國的干預,到底算境內還是境外?是不法干預?還是人民的政治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