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林敬殷/台北報導】民進黨達成總統連任及國會過半的兩大目標;不過,在前年九合一敗選的陰影下,這場仗打起來並不輕鬆,支持者對選舉結果的焦慮感,沒有一刻少過。民進黨作為執政的一方,握有行政資源及優勢,為何會選的如此辛苦而不輕鬆呢? 執政或許是優勢,但也是包袱,尤其是歷經前年的慘敗,沒有人敢掉以輕心,那是一種心理負擔。有了前年的前車之鑑,再經過初選的試鍊,民進黨並未因此分裂,反而更加團結;調整了內閣,更讓賴清德加入競選團隊,配合全面福利實惠政策的推動,讓人民有感,也有效反映在選票上。 民進黨谷底翻身,關鍵仍在中國因素。去年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在台灣社會畫下一道深刻且不可逆的線疤;這條線就畫在中華民國邊界,使得民進黨得以拉攏中華民國派,加上綠營的台派,與初選後整合的獨派,掌握台灣社會最大多數。 香港反送中抗爭,也讓台灣人民理解「一國兩制」方案可能的矛盾與衝擊。香港集體意識並非無中生有,透過網路傳播,將兩岸的距離推得更遠;與其說是民進黨操作亡國感,不如說國民黨在應對此一局勢,路線不明,論述不清,才拉大了藍綠的輸贏差距。 事實上,對民進黨來說,真正打得辛苦的原因,就是韓國瑜這樣的候選人;加上執政的包袱,選戰過程打起來綁手綁腳,作為執政黨,既要維持社會不對立,又要兵來將擋水來土淹,執政有包袱,對手無限制,選戰打得自然就疲於奔命。 民進黨人士都說,「韓國瑜很敢」,還有「韓粉很鐵」。以前你以為會打到痛處,但韓國瑜無所謂,你說他錯,他不在意,有韓粉當靠山,韓在錯上加錯,可預測性低的對手,對戰的成本不對稱,民進黨打得吃力,所幸在去年上半年的黨內初選,聚集了一批辣台派,否則,這場仗將更吃力。 最後,民進黨有效利用年輕人對主權意識與民主制度的力挺,催出青年選票的支持,讓蔡英文能夠反敗為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