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台灣新聞組/台北11日電】全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續增加,本身也是公衛專家的副總統陳建仁昨天表示,新冠病毒逐漸演變成為高傳染、低致死,可能漸漸演變成類似流感的病毒。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無症狀感染者出現,顯示新冠病毒可能演變成如同229E及OC43這兩種冠狀病毒。這兩種病毒在人類間廣為流行,雖會引起普通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但症狀輕微。 陳建仁昨天在臉書發文,他指出,新型冠狀病毒有「高傳染、低致死、流感化」的特點,冠狀病毒逐漸從低傳染、高致死的SARS病毒,逐漸演變成為高傳染、低致死的新冠肺炎病毒。它可能漸漸演變成為流感一樣的病毒,成為持續存在、周期循環的傳染病。因應新冠病毒流感化,應加強新冠肺炎防治藥物的研發與量產,包括快篩試劑、抗病毒藥物以及疫苗等。 台灣專家表示,在一些剛跨越宿主感染人類的的病毒,因為還在學習適應人類的階段,潛伏期會比較長,過去在禽流感就有發現類似狀況;但從目前台灣病例狀況看來,潛伏期平均是三到七天。 學者籲發燒標準降為37.4℃ 台大公衛學院昨天召開疫情說明會,呼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更新發燒定義,比照國際及中國大陸標準,從大眾認知的38℃調降為37.4℃,嚴防疫情擴散。 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主任蘇大成昨說,目前美國最新論文指出,37.4℃已算發燒;中國大陸新冠肺炎確診個案也有約2成體溫不滿38℃,因而已改以37.4℃以上作為發燒隔離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