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楊雅棠/台北報導】不到1日,政策三度轉彎。陸委會2月11日才宣布疫情期間有條件開放讓陸配子女入境,不料引發民眾反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12日)下午再度宣布,撤回所有對陸配子女的來台政策,不具中華民國國籍的陸配子女,仍滯留在中港澳者,不同意入境。 2月11日下午指揮中心記者會上,陸委會才宣布基於人道考量,自2月12日起陸配子女准許入境,但須居家檢疫14天。新制宣布5小時後,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又以「政策說明不清」為由再度舉行記者會,並用「小明的故事」來解釋符合兩條件的陸配子女,未成年、在大陸無親人可照顧者,可以專案申請來台的原因。 但這個故事不但沒有獲得社會同情,反而遭致批評。不到一天,政策再度急轉,宣布撤回陸籍子女來台的政策,陸配子女若不具有中華民國國籍,仍滯留在中港澳地區者,不同意入境。 陳時中表示,防疫有3個原則,若人在台灣,醫療絕對無差別待遇,全力救治;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只要符合檢疫、隔離基本原則,也是無差別管理。但是邊境管制必然有差別,最大原則是國人優先,現在仍有許多具本國國籍的台商在中國,且清明節即將有一波返台祭祖等活動,若任意開放邊境,防疫量能恐不足。 目前每天需居家檢疫的民眾約5千人,14天就至少有7萬人需要有被追蹤,況且還有人會「趴趴走」;檢驗量能則由最初一天可採驗380人到現在1010人;醫療療量能負壓隔離病房1100床,目前大約用掉4成,必須保留未來增加的需求。 陳時中表示,由於管理、檢驗和醫療量能3者環環相扣,若任意開放邊境造成社區管理負擔,帶來檢驗和醫療量能的不足,防疫便會出現破口。因此邊境管制以國人優先,隨時準備突發、需緊急救援的情形。 對此,時代力量立院黨團總召邱顯智呼籲,陸委會應將審視標準應拉高,除原本即具臺灣合法居留身份、未成年、在中國大陸親人無能力照顧外,也應該有已與父母在台灣共同居住多年等條件;綠委也砲轟,疫情當前,任何開放中國大陸境內人士來台的措施都應更謹慎,避免引起民眾擔憂。民進黨主席卓榮泰則說,政府內部要做一些檢討,以後要更深思熟慮。 邱顯智表示,若陸委會日後要執行陸配子女入境政策,應該要符合5大條件,包括原本即具臺灣合法居留身份、已與父母在台灣共同居住多年、未成年、在中國大陸親人無能力照顧、父母皆在臺的中配子女;至於人數約有多少?具體個案的狀況是什麼?預計有多人提出專案申請?陸委會都要說明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