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台灣新聞組/綜合報導】副總統陳建仁11日在臉書上貼文,除了解釋如何看新冠肺炎的發生率以及致死率外,還批評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宣稱致死率上升是因為未能認真深入了解各國防疫政策是否改變,而做出「錯誤警訊」,「草率定論致死率變遷令人咋舌,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對於譚德塞11日宣布疫情進入大流行,陳建仁受訪時再加碼批評「太晚了」。 陳建仁接受媒體訪問指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台灣在去年12月31日就超前部署,同時也多次向WHO下設的國際衛生條例(IHR)窗口通報,提醒疫情可能會人傳人,但WHO寧願附和中國的判斷,漠視台灣的專業意見,第1時間也未對各國公開台灣採取的防疫措施,導致其他疫區無法參考台灣經驗、提早因應。 陳建仁11日也在臉書上提到WHO面對新冠肺炎的統計,僅列出各國的發生數以及死亡數,卻絲毫未考慮各國人口數,將會在評估各國的新冠肺炎發生風險時產生偏差。 陳建仁認為,確診病例的發生率,應以全人口作為母數計算,分子為經病毒檢測陽性者的人數,分母是全國的人數。因此,重新計算各國每10萬人口新冠肺炎的發生率,會發現到義大利、南韓、伊朗、中國的發生率最高,數值皆大於5;日本、美國、台灣發生率則是低於0.5。 貼文說,檢驗涵蓋率也會影響發生率數字,部分國家僅針對新冠肺炎重症病例做採檢,確診人數相對減少,發生率也會偏低;當看到一個國家的確診病例數快速下降,致死率卻急遽上升,就要先留意該國病毒檢測策略有無變動。 對於譚德塞說致死率有上升的趨勢,陳建仁說,這是他未能認真深入瞭解各國的病毒檢驗政策是否已改變而作出錯誤的警訊,如此草率定論,反而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憂慮,「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