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台灣新聞組/台北22日電】歐美返台人數日增,醫院採檢量能成焦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即日起疑似的輕症患者僅需一採,即可返家檢疫。不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王任賢說,台先前一直採取「過度防疫」策略,希望能降低漏網之魚,但隨著國際疫情延燒,台灣的防疫策略等於被迫「從魔系走向佛系」。 泰國世界日報系聯合報報導,王任賢表示,新冠肺炎患者多為輕症,採檢新制能紓解醫療負擔,但一定會出現漏網之魚;他引用「起司理論」說明,新措施就像切下一片起司,會發現有空洞,但多片起司組合就能將所有孔洞補起。 王任賢表示,指揮中心的配套措施是輕症一採後返家等待結果,仍得繼續執行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有症狀仍需再次就醫採檢,台灣不可能因為擔心漏網之魚,就不紓解醫療負擔。 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黃玉成說,上周就建議因應第二波疫情,希望讓符合通報定義的輕症患者,一採後返家隔離檢疫,但其他專家認為暫時不應放掉任何缺口。但這幾天醫療量能拉警報,需採檢住院人數攀升,以新竹縣市為例,昨天已無負壓隔離病房,得轉至林口長庚,而林口長庚負壓隔離病房也只有二間空床。 黃玉成說,負壓隔離病房若都住滿輕症患者,反而擠壓真正重症患者的需求,此舉可以幫助醫院消化近幾天大量收治的採檢患者,並逐漸空出負壓隔離病房後,留給後續疫情擴大發展時的重症患者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