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台灣已連續25天沒有本土個案,防疫超過100天,部分國家疫情也轉趨緩、持續鬆綁封鎖令。前疾管局長、陽明大學公衛所教授張鴻仁說,政府可思考對已零確診的國家進行互通,如紐西蘭已多天零確診、防疫也確實,是值得信賴的國家,如開放雙向旅遊,可一解民眾想出國的心、感染疑慮降低外,對台灣重啟國際旅遊、航空業復甦等經濟效益等,都有連帶幫助。 他說,目前台灣任何場域、管制措施,指揮中心都視疫情程度而有其考量,應遵照其規畫即可,如目前大型聚會如演唱會動輒近萬人,仍有其傳播風險。而像國際交通部分,仍應維持限制、入台檢疫等措施。 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表示,台灣已持續一段時間無本土確診病例,顯示社區感染風險低。因此已可漸漸有限度放寬民眾到公共場所的防疫限制,只要確認入場者無國外旅遊史、無發燒等症狀,那麼用餐逛街等社交距離規範可稍稍鬆綁,振興內需。 陳秀熙說,在邊境管制上,未來兩個月需動態監測國際疫情,並參照國內檢驗量能,針對不同風險程度的國家訂定出邊境管理措施;並針對正經歷疫情流行的國家持續拉高邊境管制措施,而大流行過後的國家則可有限度鬆綁,例如這些外國籍人士如能提供自身的血清抗體證明,或許可考慮不用要求他們居家檢疫兩周。 中醫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也表示,五一小連假民眾大都遵守社交距離,目前也未新增本土確診,指揮中心應可考慮兩周後、即5月中旬起,逐步開放飯店等旅宿業住房率管制,景區、夜市等熱點人流放寬等,來兼顧民生與經濟。 黃高彬為旅宿業跟小攤販抱屈,他說,晶華酒店住房率都降至兩成了,而一般夜市小攤商根本很難獲得補助,所以飯店住房率調查、夜市總量管制等應有放寬可能,他認為政府在防疫之餘,情況若穩定應兼顧民生,這樣才能「得人心」。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政府目前針對疫情趨緩,推動防疫新生活運動,在此理念之下,政府相信、也願意跟其他國家討論、進行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