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陳熙文/特稿】可以預期,在立法院啟動修憲委員會後,蔡英文總統的第2任期,修憲將是4年來的大菜,只是修憲門檻極高,除了降低公民權有高度共識外,其餘恐怕有的吵,而蔡總統順勢啟動,背後盤算的還是政治考量。 由於18歲公民權在選前有高度的討論,並獲得社會普遍認同,尤其在野黨已蠢蠢欲動,紛紛希望能夠扮演推手,蔡總統不但要履行競選承諾,更要避免在野黨藉機「收割」。 另方面,2015年,總統大選前,當時由蔡英文擔任主席的民進黨召開「修憲協調會報」,會中確立二階段修憲工作,包括「擴大公民參政」、「人權條款入憲」及「廢除考監兩院,落實三權分立」,並考慮「適度降低修憲門檻,並增加公民修憲提案權」。 民進黨2017年全代會,蔡英文再度在會中強調,要打造更完善運作的民主憲政體系,「一個權責更相符,分工更清楚,各級政府更有效率的政府體制,是台灣人民殷切期盼的事。」 蔡總統多次倡議修憲,民進黨支持者已有高度期待,倘若蔡總統最後毫無建樹、雷聲大雨點小,將有損其形象,恐留下罵名。 蔡英文連任總統,心裡一定也在盤算卸任後的歷史定位。台灣最後一次修憲工程落在前總統陳水扁任內,她不能成績掛零;假若蔡總統有意名留青史,最務實的目標除了完成下修投票權年齡,就是在任內達成降低修憲門檻的任務。 蔡英文也當然清楚,在沒有連任壓力情況下,獨派在修憲甚至制憲,對她也會有高度期待,因此修憲工作勢必要啟動,哪怕是國家定位問題再成話題,只要國民黨當剎車皮,甚至大陸或美方出現更進一步的反應,都可藉此作為撐大美、中、台大三角,以及民進黨、國民黨和共產黨小三角的運作空間。 蔡總統演說中表示,修憲必須仰賴全民「形成共識」,這也點出修憲背後的高難度,但為了左擋在野,右撫獨派,拚歷史留名,明知難為,蔡英文仍要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