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楊雅棠、陳婕翎、徐偉真/台北報導】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各國陸續解封,但是第一波名單均未列入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3日坦言,「政治因素還是大於疫情和國家檢疫量能的考量」。對此,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直言外交部努力不足,綠營則認為是外交對等考量。 陳時中認為,各國解封考量當然很多,第1是疫情,第2是平等互惠互信原則,最後就是政治因素,「我相信最後一個因素大於前面兩個因素」。 台灣為防疫優等生,對外宣稱「台灣模式」成功,但不論日本、希臘等國,第一波解封國家名單中都不見台灣;外界質疑是不是其他國家根本不相信台灣防疫成效?陳時中說,「沒有國家會不相信台灣的檢驗量能」,除非他們沒有去看相關數目字。 陳時中表示,許多國家評估解封標準為疫情、防疫成效,以及平等互惠互信原則,但最後還是和政治因素有關。 國民黨團總召林為洲表示,陳時中所稱的政治因素,確實是外國未對台灣解封主因之一,而未被他國列首波解封名單,也形同打臉蔡政府日前的口罩外交,只是資源浪費,未發揮具體外交成效。 林為洲認為,實務上外國是否對台灣解封,與台灣對應的措施也有關係,若要對方開放,台方也要釋出善意,並對開放後檢疫有具體配套。 林為洲也說,涉及國家邊境開放政策,疫情指揮中心使不上力,須由外交部主導,但目前看不出來外交部有積極與他國談判開放跡象。 民眾黨團總召賴香伶則表示,合理懷疑各國在審視解封國名單時,仍有「一中」政治考量在內,或者因台灣未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他國對台灣防疫成果認可有異議。 民進黨團書記長鍾佳濱則解釋,陳時中所指的政治因素考量,未必是指中國施壓,而是台灣防疫尚未解封,國外要開放他國國民入境,基於平等對待原則,勢必不會把台灣列為優先開放的對象。 多國未將台灣列入首批解封名單,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說,台灣政府尊重各國的自身考量與做法,不會影響台灣政府對這些國家解封的考量,相信這些國家也會尊重台灣的考量與做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會持續就全球及台灣疫情情況作完整專業評估考量,外交部會根據評估跟相關國家持續討論最佳政策,再研議相互開放的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