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陳宛茜/台北22日電】打開「台北上河圖」,眼前跳出自15世紀開始,不同時代航行於台灣海域附近的各式船隻。在滔滔歷史波濤上,姚任祥指出其中一艘船:「這就是1948年沉沒的太平輪」,而太平輪船主之子正是主持人蔡康永。「我們生活在台北,身邊擁有這麼多豐富的故事,實在太幸福了。」 花10年時間,姚任祥和畫家葉子聯手完成原圖長200公尺的「台北上河圖」。名畫「清明上河圖」記錄北宋首都一天之內的繁華街景;「台北上河圖」時間長軸拉到一個世紀,將百年來的台北街景、上千棟建築與1萬5888名台北人、上千則社會新聞,鉅細靡遺繪入畫中。 身為「一代青衣」顧正秋之女、建築師姚仁喜之妻,姚任祥的成長背景與人生歷練,讓她深深著迷於傳統歷史文化。10年前,她發現台北市井小民的故事太有趣,起心動念畫「台北上河圖」。 姚任祥說,她原本想從自己出生的1960年代畫起,卻發現不足以涵蓋台北的歷史長河,於是將「台北上河圖」源頭拉到日據時代,第一頁更畫上大航海時代開始出現於台灣海域的船隻,象徵世界史如何匯入台北史。 「『台北上河圖』」是一本畫冊,原稿是長達200公尺的畫,配以街景、廣告招牌,劇情則取材自新聞事件,平鋪直敘地講述台北故事。」姚任祥說,為了繪製此圖,她閱讀了數萬則新聞,篩選重要事件給葉子描繪。 讀者在畫中,可看到蔣中正總統辭世當天,悲戚人群擠滿國父紀念館準備瞻仰遺容;「我也是其中一個」,姚任祥回憶。再翻幾頁,便是台北市立動物園從圓山搬遷到木柵時,民眾夾道歡迎動物喬遷大遊行的歡樂場景。而2003年的台北街頭,廣告看板畫的是咬著蘋果的港星鍾麗緹;這一年蘋果日報創刊,象徵台灣狗仔時代的到來。 「台北上河圖」的最後一頁,台北街頭颳起塵沙,街燈下一名佇立的女子凝視前方,下面寫著「回首過去、繼往開來」。這名女子是姚任祥的縮影,她希望讀者看完這百年來的共同回憶,能珍惜身邊享有共同回憶的每個人,「但願下一代,能將台北的精神傳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