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蕭雅娟、蔡翼謙/台北報導】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2016年3月創辦「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當時吸引各方關注,但5年後,卻不敵現實壓力,因門票收入不敵租金、募款也減少情況下,今年11月,全台首座、也是唯一以慰安婦為主題的博物館將熄燈走入歷史。 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政府以到海外當食堂服務生、看護婦為由,拐騙台灣及其他國家民間婦女,遠赴中南半島等戰亂地提供士兵性服務;這些慰安婦抵達才發現自己淪為性奴,每晚受盡暴力性侵害,有慰安婦終生不孕,甚至在外地輕生。 此後,南韓、日本陸續創辦以慰安婦為主題的博物館,長期協助台灣慰安婦的婦援會2016年也效法,希望為台灣慰安婦的歷史留下紀錄,並喚醒年輕人對兩性、人權及女權的溝通討論。 不過,婦援會募資狀況及博物館參展人數,一年比一年慘。婦援會董事廖英智說,博物館成立第2年開始,參觀人次下降,或許因慰安婦議題的討論度變少,從此每年虧損300至400萬台幣,最後僅能向銀行借款苦撐,一度背了1200多萬貸款。 台灣最早協助慰安婦的前法務部長王清峰,曾帶慰安婦阿嬤到日本打官司;慰安婦之林沈中阿嬤幾度赴日本抗議,但日方持續消極處理,辭世前仍等不到一個正式公開道歉。 林沈中阿嬤的孫子林文俊聽到阿嬤家要熄燈的消息,直言不捨,現在許多阿嬤都走了,沒想到連剩下可讓民眾回憶的紀念館都面臨關門命運。 林文俊回憶,阿嬤原本不太想勾起年輕時的傷心往事,自然不會跟後輩提起,後來經婦援會的支持與鼓勵才卸下心防,慢慢跟子孫們談起年輕時遭遇;他說,阿嬤其實什麼都不要求,只希望日本政府重視這問題,並且對慰安婦阿嬤公開道歉。 林文俊說,當時從電視轉播看到阿嬤在日本抗議身影,尤其當時臉上顯現的憤怒,跟平常與家人相處模樣,完全判若兩人,他才發覺阿嬤有多想得到日本給她一個公道及善意回應。 婦援會副執行長杜瑛秋表示,台灣慰安婦約1200位,陸續逝世至今剩兩位,年紀都已逾90歲;慰安婦議題在台灣未受關注,也是募資變少原因之一。 杜瑛秋說,博物館不是永遠消失,只是不再跟房東續約,暫時關閉,正在選擇適合位置,仍期盼政府提供閒置空間,可做永久展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