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彭宣雅/綜合報導】農產品產銷失衡頻傳,農委會不斷啟動收購措施屢遭外界批評,甚至還被在野黨要求下台負責。但農委會主委陳吉仲1日在農田水利署掛牌活動上受訪表示,台灣這幾年風調雨順,哪1個農產品有產銷失衡?遭學者和農民反諷主委「產銷失衡的定義和一般人不一樣」。 根據農委會基金預算決算資料顯示,農委會去年就啟動了包括甘藍、柑桔、鳳梨、香蕉、番石榴、紅龍果、芒果、檸檬、文旦、麻竹筍、甘蔗等收購或補貼,農委會還稱之是「產銷調節」措施;此外,也進行了穩定豬肉及大宗養殖魚等產銷調節。農委會去年原本編列相關經費新台幣1億5875萬元,最後決算甚至支出逾6億元。 半個月前,農委會才在高屏地區以每公斤5元的價格收購香蕉次級品,次級香蕉在指定收購的合作社場堆滿地;文旦柚今年產量7萬5429公噸,比去年增產5%,更較平常年收穫增產7%,今年農糧署還核定各縣市政府公告收購量,台南核定500公噸、雲林300公噸、花蓮250公噸,最新申報是苗栗30公噸。 但陳吉仲說,2016年有霸王級寒流以及3個颱風,但2017到2020年非常感謝老天爺,「我們風調雨順」,還說在這2、3年,他要請問有哪1個農產品有所謂產銷失調?陳吉仲說,以最近的香蕉來說,台北農產批發價目前是每公斤近16、17元,扣掉運銷包裝催熟的成本,產地價格還有10元,最近的產地價也在逐漸拉抬。 他還說,今年文旦有將近7萬多公噸,賣的價格比去年更好;鳳梨1年43萬公噸,出口持續暢旺;今年芒果因外銷增加1、2000公噸,產地價格可在60多元以上。農委會只有1個目標,讓農產品透過外銷、加工、透過冷鏈,以及上中下級品產銷調節,維持農產品合理價格。 陳吉仲還要外界不要用產銷失衡來影響市場價格,農委會目標是讓農產品價格提升,讓農民收入增加。重要的是這些產銷調節,有沒有回饋到產地價格。 台灣大學園藝學系退休副教授許明仁說,農糧署今年羅列20多項易感、產銷失衡作物進行監控,若沒有產銷失衡幹嘛要監控;文旦柚、香蕉幹嘛要收購?「可能主委對於產銷失衡的定義與我們不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