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台灣新聞組/台北11日電】雙十節各地都有「國慶寶寶」誕生,大台北地區各醫院產房迎接新生兒逾30名,但不少婦產科醫師感嘆,20多年前,大台北雙十這一天就能接生百名「國慶寶寶」。搶救出生率,有醫師寄望政府補助人工生殖費用,但也有醫師認為效果有限,應先改善生育及育兒友善職場環境。 內政部統計,台灣去年出生嬰兒數17萬7767人,跌破18萬人整數大關,是10年來最低點,死亡人數為17萬6296人,出生數只比死亡數多出1471人,今年上半年更發生「死亡交叉」,出生率已低於死亡率,首現「生不如死」,出生率低是國安危機,加緊「增產報國」成重要議題。 生安婦產小兒科醫院院長吳昆哲說,少子化與政經情勢有關,疫情、中美貿易大戰、共機威脅等負面因素,都會影響生育意願。義大大昌醫院院長張基昌憂心,今年的生育數恐跌破17萬人。 台中茂盛醫院院長李茂盛說,日本試管寶寶占新生兒的15分之1,建議師法日本,每年可望再增加2000至3000名新生兒。 衛福部自2015年4月起,提供試管嬰兒補助,每年最高15萬元台幣,但僅限低收、中低收入戶。即使具補助資格,要找到願與政府合作,以較低價格執行人工生殖的合約院所也不多。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說,人工生殖常動用高階治療,政府尚未找到解方前,放寬補助條件,也可能淪為看得到吃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