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曹悅華、侯俐安/台北14日電】交通部長林佳龍昨偕北北基三首長首度召開「北北基軌道路網政策溝通平台」會議,達成基隆輕軌升級為中運量捷運、基隆捷運和民生汐止線捷運整合共軌、北宜高鐵拍板遠離翡翠水庫集水區等5大共識,但台鐵在基隆市區是否讓路給基隆捷運,兩案在八堵基隆段規畫還要後續評估。 因交通部政次王國材事前已先與3市副市長召開工作小組會議,取得一定共識,昨天四長會議僅花一小時就取得5大共識,且難得共同出席會後記者會。 5大共識包括:基隆輕軌升級中運量捷運系統,從5000人提高到1萬至1萬5000人運量;為方便雙鐵及捷運轉乘,擴大服務範圍,基捷台北端終點將延伸至南港站,且南港展覽館到南港站採地下化;基隆捷運南港八堵段已有共識,但與台鐵八堵基隆段仍要持續評估不同方案,同時納入都市縫合理念再規畫討論。 蔡政府上任以來已陸續開出基隆輕軌、北宜高鐵、高鐵南延等多項軌道建設支票。2017年行政院以特別預算提出的8年8800億元(台幣,下同)「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案,軌道建設就占了近半共4200億元。 支票開出不到3年,近來國發會將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預算分配乾坤大挪移,軌道建設經費大砍半數;基隆市長林右昌、台北市長柯文哲、新北市長侯友宜多次喊話,希望交通部出面協調,林佳龍順水推舟,邀北北基三首長共同會商,營造解決北北基軌道建設的上位角色。 不過,「政治」或許能在平台達成共識,但無論輕軌、捷運、鐵路、高鐵,各項軌道建設計畫和財務規畫,本來就須經交通部審查。當地方政府忙著開選舉支票、爭相送審計畫時,本應綜觀全局的交通部,不但沒能發揮整合功能,甚至自己也跳下來猛開軌道支票,最後逼不得已才舉行四首長會議,豈不本末倒置? 每兩年一次的選舉,交通建設就成為政治人物搶票的宣傳工具,審查形同虛設,鐵道局淪為「支票局」,交通部也成為「背書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