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陳熙文/台北報導】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審查中天新聞台換照申請案,確定不予以續照。不少人對於2012年反旺中運動終於劃下「完美」的句點感到興奮不已,然而隨著時間環境變換,這是否仍是一場勝利,實屬難言。 反旺中的中心精神應是反對媒體壟斷,防止台灣媒體環境成為一言堂,而旺旺集團當年透過不斷收購媒體,儼然長成媒體巨獸。運動成功阻止怪獸茁壯,擋下單一集團併吞媒體的野望。 然而,8年過去,中天的評價社會自有公斷,但無疑成為台灣社會輿論溝通的一環。若有人說,中天是一家徹底秉持新聞客觀,在新聞處理上毫無偏頗的新聞台,他恐怕不只是矯情,還是說謊。然而不得不說,中天已是台灣特定意見的聚合點。 NCC不續照固然是一項警告,欲提醒所有新聞媒體,鬆散、無能,或無良的新聞把關終將遭受懲罰,但各家媒體是否聽懂了教訓,還是畏懼其背後可能有也可能無的政治操作?假如眾聲喧嘩的媒體,聽見只是弦外之音,那扼殺中天絕不會營造更好的新聞環境,反倒助長本能性的自我審查。 中天的消失,乍聽快意,卻可能是有線電視一言堂的起點。因為誰也不想再當下一個中天。 同時,支持中天的特定族群難保不會認為此舉是執政黨新一波的針對與攻擊,恐深化社會的對立。尤其在傳統的據點消失後,不再有中天作為交流的平台,甚至是意見的調節器,他們的聲音極有可能另覓出口,在百家爭鳴的新媒體中,找到新的屬地。 這些特定族群可能遷徙至網路同溫層發言,或者四散於各大社群網絡中,尋找新的意見領袖。到時,任何人還能不能與去中心化的他們搭建溝通的橋樑,得要畫一個大大的問號。 而NCC假如確立了跟隨傳統新聞學的立場,決不姑息任何實務界的惡習,要求各家媒體的不得有業配、不得帶政黨色彩,都必須要有嚴格的新聞把關,都必須在頹傾的媒體大環境中出於泥而不染,但至少得一視同仁,否則中天不續照只會被視作為一件政治事件,絕對不會是一場新聞傳播學的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