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楊雅棠、邱宜君/台北30日電】持有陰性證明入境的印尼移工變成確診者,類似個案層出不窮,外界質疑,相關證明可能造假,對此,指揮中心表示,確實有此可能,且很難避免,12月1日起入境者均須攜帶3日內核酸檢驗陰性報告,如調查證明造假,將依傳染病防治法開罰新台幣1萬元至15萬元。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在印尼驗出陰性,可能是檢驗時還是潛伏期,因此驗不出來;或是已發病一段時間,呈現陰陰陽陽,因此,當地檢驗不出,反在台灣被驗出來,因此很難說當地檢驗有問題。 莊人祥指出,最近確診的印尼移工均持有陰性證明,這屬於志願性質,並未強迫,且陰性證明文件種類眾多,有人提供病毒核酸檢測報告,有人則是血清抗體報告、抗原快篩報告,從12月1日起,統一為核酸檢驗陰性證明。 12月1日起,所有入境台灣旅客都需提供核酸檢驗陰性證明,應可減少印尼移工檢附陰性證明卻又確診的比率。但莊人祥坦承,很難避免陰性報告造假,只能待新制上路後,從檢附證明中找出可能造假的案例,歸納分析後,才有辦法辨識,但難度相當高。 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部分國家陰性報告品質參差不齊,甚至造假,確實讓人困擾。 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11月1日到29日為止,入境人數漸增,從1000多人、2000多人,直到30日創下最高4000多人入境,27日也有3200多人入境。 陳時中表示,12月1日起開始秋冬專案,很多國家表面上可以取得陰性證明,但實際上可能取得困難,「這些都可以述明理由,做切結。」 陳時中說,我們很難設想到每一種情況,但是對於台人遷徙自由越少限制越好,所以有切結書就可以回來,不合規定就會裁罰,不和正當理由就會裁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