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徐如宜/高雄2日電】台灣中油昨天在大林煉油廠105號碼頭,舉辦「眾志成城、超越顛峰─查德礦區奧瑞油田第一船原油抵台典禮」,董事長歐嘉瑞與來賓共同開閥啟動卸油作業。非洲奧瑞油田是中油首次以「國際礦區經營人」角色主導探勘,從測勘、鑽探到開發生產,歷時15年,此次運回95萬桶原油。 歐嘉瑞表示,奧瑞礦區進入生產,證明中油具備獨立探勘開發油氣資源的能力,未來將複製查德成功經驗,持續拓展具潛力的礦區,為台灣探尋更多油氣資源,實踐台灣能源自主政策。 台灣中油2006年1月以海外石油及投資公司(OPIC)非洲公司名義,向查德石油部取得三區塊、總面積近3萬平方公里的礦區探勘專屬權,2010年成功鑽獲原油。2017年7月查德礦區奧瑞油田取得開發生產執照,正式進入25年的開發及生產期,陸續完成基地建設、地面處理設備、原油外輸管線及鑽井工程等開發工作,終於在今年迎來第一桶原油。 查德礦區共有3名股東持有股權,台灣中油35%、海南華信國際投控35%、查德政府30%,外界質疑如此會不會影響中油在此礦區的主導性?且為何在發現原油油藏後,還把權益讓出去? 中油發言人張瑞宗說,在探勘期,的確幫查德政府30%的股權有些代墊款。中油評估,查德奧瑞礦區蘊藏量約3400萬桶;這樣的規模從開發生產、扣掉開發成本,可以獲利,但此獲利並不足以支付在探勘期所付的費用,在這個階段做風險的分散還是有必要。更何況2016年權益讓出時,查德政府還沒有核准整個礦區的開發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