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吳亮賢/新北5日電】行政院長蘇貞昌率衛福部長陳時中、經濟部長王美花、財政部長蘇建榮至台北港視察進口豬肉查驗作業。蘇貞昌表示,「有人說我是來看萊豬,不是,我是來看整個檢驗準備程序,我們也可能都看不到萊豬。」 蘇貞昌昨也宣布邊境查驗作業將設三道關卡,包括財政部海關、農委會防檢局檢疫查驗及衛福部食藥署肉品衛生查驗,並將採逐批查驗。另外,每個上班日上午11時,衛福部、財政部及農委會網站會發布「豬肉儀表板」,公布台灣豬及進口豬重量占比、查驗結果等資訊,「公開透明,不會隱匿、欺瞞」。 政府設置「豬肉儀表板」揭露國產和進口豬肉資訊,陽明大學副校長、食藥署前署長康照洲認為,官方藉此展示「公開透明」,卻無助民眾了解萊豬真實狀況。 康照洲指出,豬肉儀表板應顯示哪些豬肉進口國可能含萊劑,讓民眾在市場端看到原產地標示時,能夠連結到「這些國家的豬肉可能含萊劑」,另外,民眾更關心進口豬肉「去了哪裡」,康照洲建議,儀表板記錄各國進口量和占比外,更應該告知民眾這些豬肉究竟流向哪些市場,例如傳統市場、餐廳,還是加工廠,以及這些豬肉在不同市場面占比各多少,甚至做成哪些豬肉產品,究竟是貢丸還是香腸等。 行政院宣示落實進口豬肉標示、逐批查驗,不但海關查驗人力有限,還會衍生吊櫃、托運及倉儲等費用,業者負擔高,報關業者直言不可行。官員坦言,實務上確實不太可能永久都要查驗通關,但在政院指示下,前幾批進口美豬一定都會逐批查驗,驗多久則會「滾動式修正」。邊境查驗經費是否會替業者負擔?官員表示,因為食藥署、防檢局都要查,不清楚食藥署規定,但海關方面仍由業者負擔,和過去規定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