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陳婕翎、黃惠群/綜合報導】原本被指揮中心視為「大防護罩」的檢疫旅館,如今卻可能成為防疫破口,去年12月8日確診的浙江台商(案719),經病毒基因定序,其病毒竟與同住台北市某家檢疫旅館、自德國入境的確診者(案693)幾乎一樣,感染科專家認為,這證實浙江台商應是在防疫旅館染疫。 案719去年9月中旬至浙江洽公,11月22日返台,於北市某防疫旅館居家檢疫,住在3樓房間,入住第12天出現症狀;由於他在大陸出境當天上海浦東機場爆發群聚感染,當時指揮中心一度以「防疫旅館無人確診」為由,認為個案應在浦東機場染疫,不料隔天意外發現,案693也曾住同旅館6樓,引發是否為本土染疫爭議。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當時研判,檢疫者至該防疫旅館報到後皆透過樓梯前往房間,檢疫期間使用通訊軟體與旅館人員溝通,將外送餐點放在門口,且兩人並非同天到達旅館,一個住3樓,一個住6樓,並無接觸可能。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例行記者會被問及兩人病毒比對結果時,態度低調,僅說兩人的基因定序研判應屬同一系列;至於浙江台商的感染源是否就是案693,他則不願多談,強調防疫旅館工作人員及與確診者同時入住者採檢結果皆陰性,「兩個就很相像,但已經結案」。 「病毒序列一樣就是防疫旅館出問題,1人1室非萬靈丹。」當時曾提出防疫旅館感染管控有疑慮的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認為,RNA病毒變化快,「只是病毒基因相似就是群聚」,不排除空調空氣傳播惹禍。 黃立民指出,雖工作人員或與確診者同時入住者皆為陰性,但不能排除有某位既非防疫旅館員工、也非住宿者的感染者客人,同時與兩名確診者接觸,造成疫情,「社區就是有個案,台灣才會不斷有輸出病例」。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感染內科主治醫師張科則認為,個案不一定在旅館中被傳染,若在旅館感染,「比起共同接觸者,兩人曾共用物品的可能性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