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潘乃欣/台北26日電】台灣兩顆自製立方衛星「飛鼠」、「玉山」,不僅升空時間一延再延,好不容易台灣時間前天深夜升空,但昨早10時和晚間8時各通過台灣上空一次,台灣基地台都沒收到衛星傳回訊號。國家太空中心表示,有海外基地台收到訊號,推測可能是台灣訊號接收盤架設角度不對,或衛星電力不足,將再度嘗試通聯。 兩顆衛星都由本土學研單位和業者研製,運用科技部、教育部高教深耕等計畫的經費,每顆斥資逾千萬新台幣。第一顆衛星是中央大學製作的「飛鼠」,用於觀測電離層電子濃度,偵測地面無線電通訊受干擾情形,有助改善GPS誤差,提升行動導航功能。第二顆是民間公司騰暉等單位製作的「玉山」,能追蹤全球船隻航行軌跡,增進交通安全。 兩衛星發射過程一波多折,原定台灣時間21日晚間發射,但先後因火箭安全檢查期程延後、位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發射場天候不佳等因素,一連延期3次,終於在24日發射升空。台灣兩顆衛星與其他國家141顆衛星一起由美國火箭公司SpaceX的火箭「獵鷹9號」搭載升空,發射後1小時,衛星即在525公里高空處脫離火箭,從休眠狀態啟動,陸續部署到軌道。 太空中心計算軌道運行時間,兩顆衛星昨上午10時首度通過台灣上空,但台灣基地台收不到訊號;昨晚8時再通過,學研團隊再次嘗試與他們產製的衛星聯絡,仍收不到訊號。但中央大學團隊表示,他們發現有些海外接收站收到台灣兩顆衛星訊號,證明衛星們「還活著」。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林俊良舉例,耳朵正對著喇叭時聽得最清楚,收不到衛星訊號可能是台灣接受衛星訊號的盤面沒有完全面向衛星,或是衛星在太空還轉得不夠久,上頭太陽能電池還沒吸收足夠太陽能,以致電力微弱。再者,立方衛星體積遠比日前發射的福衛5號、福衛7號小,較難從地面捕捉行蹤。 林俊良表示,一般衛星發射升空後,地面在兩到三天內沒收到訊號都屬正常現象;參與這次衛星發射的團隊已調整天線角度,將再次與衛星聯絡,期待能收到回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