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台灣新聞組/綜合報導】全球疫情嚴峻,各國都在爭搶救命疫苗,然而華盛頓郵報點名烏克蘭、伊朗、台灣拒用敵國產的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回應,該報導有些形容詞可討論,但整體內容基本上是實在的。 華盛頓郵報報導,儘管最新同行評審數據顯示疫苗Sputnik V的高效力,烏克蘭政府近期禁止俄羅斯的疫苗;伊朗政府禁止所有美國、英國製疫苗但批准Sputnik V;台灣當局也未開放使用中國大陸疫苗。 這與疫苗國族主義邏輯相反,疫苗國族主義指強國盡可能的屯積疫苗以擺脫疫情。目前逾50個國家為民眾已經接種8000萬劑疫苗,部分國家接種速度遙遙領先。不過,烏克蘭、伊朗和台灣卻還未開始疫苗計畫。 對專家來說這是一令人震驚但不意外的趨勢。美國外交關係協會高級研究員黃延中指出,「這是與政治考量因素的結合,不論他們購買疫苗的選擇或對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擔憂」。 陳時中曾表示,中國疫苗不是要不要的問題,是法規上不被允許,當中牽涉很多因素,主要是還有廠商製造流程沒有查核過。另大陸疫苗的有效性也備受質疑,從50%到78%都有,對台灣來說沒有吸引力。 相對於台灣拒絕陸製疫苗,人口約700萬的塞爾維亞,日前收到100萬劑中國國藥疫苗,成為第1個開始大規模接種中國製疫苗的歐洲國家。歐盟和德國見狀紛紛表示,如果中國和俄羅斯的疫苗資料公開透明,都可以有條件獲准進入歐洲市場。德國總理梅克爾說:「有了中國疫苗,塞爾維亞的接種速度是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