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台灣新聞組/台北16日電】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日前表示,台灣未把大陸製新冠疫苗列入「候選疫苗名單」,是因為其「技術性資料不完備」。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左正東15日在臉書發文,質疑陳時中的說法「有些地方令人疑惑」,甚至自相矛盾,呼籲疫苗政策應該做到公開透明,用科學證據而不是政治偏好來篩選。 左正東表示,陳時中稱大陸疫苗未列入候選,政府似乎有一份候選疫苗清單。但是,疫苗廠商要如何讓所生產的疫苗成為候選疫苗?標準為何?程序為何呢?左正東指出,指揮中心之前提過兩次,一次是今年2月9日農曆年前的記者會,會中提到疫苗談判條件;另一次是去年11月,提到台灣有3支疫苗納入候選疫苗。此外幾乎沒有聽過指揮中心談到有候選疫苗清單,其他部會也沒談過。政府疫苗政策的對外溝通,嚴重不足,需要好好改進。 左正東表示,按照陳時中2月9日的說法,進入臨床試驗2、3期,並具足夠科學文獻支持者納為候選疫苗。但是,去年11月的記者會中,陳時中又說,台灣3支新冠候選疫苗將邁入2期臨床試驗,政府已徵求2萬名受試者,盼望讓試驗進展的更迅速。這個做法,又好像不需要進入通過第2、3期試驗也可以成為候選疫苗,這兩者顯然自相矛盾。 另外,左正東指出,陳時中說大陸疫苗的科學性資料沒有發表過,所以不能納入候選疫苗。但是,簡單地在網路上搜尋,就可找到今年2月刺胳針(Lancet,又譯柳葉刀)期刊發表關於大陸疫苗(科興生物研發的克爾來福疫苗)試驗第一、二期的研究。陳時中的「科學性資料沒有發表過」,恐怕與事實不符。 左正東指出,台灣醫學領域的研究,不但受到台灣人推崇,更享譽國際,「我極為尊敬」。左正東認為,民主審議不但能讓公共政策為人民所接受,也是有限理性下必要的程序正義。希望政府的疫苗政策,能夠做到公開透明,民主審議,用科學證據而不是政治偏好,作為疫苗篩選的基礎,並通過公開審議進行選擇,讓台灣的疫苗施打不只延續卓越的防疫成果,更能為台灣傲人的民主成就再添新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