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彭宣雅/綜合報導】中國禁止台灣鳳梨進口,農委會主委陳吉仲4日接受廣播寶島新聞網專訪時說,該做法不符合國際規範,若都這樣以防檢疫為藉口卻與政治綁在一起對待國際社會,會讓其他自由貿易國家團結起來,它(中國)本身會受到傷害。但部分學者專家不以為然,直說輸入國本來就可要求產品必須要「乾淨」,不是「我有、你也有」的病蟲害,就可相互輸出輸入。 陳吉仲說,介殼蟲一般在鳳梨上很常見,一般經過薰蒸就可以進去對方國,為何是暫停輸入?對岸自己也有兩種以上的介殼蟲,台方因而回信希望兩邊有機會可針對這議題坐下來解決。 陳吉仲還說,去年有13批銷往中國鳳梨不合格,農委會防檢局去年12月19日已強化措施,且台灣鳳梨可以賣給世界16個國家,農民把鳳梨採收後到集貨場,就會做介殼蟲的防疫處理,強調台灣鳳梨賣到中國合格率高達99.7%;台灣鳳梨銷到日本,也沒有類似像中國這樣的處理方式,這與國際上的農產貿易不符。 但財團法人植物保護科技基金會董事長葉瑩認為,國際慣例通常是把自身沒有的病蟲害,列為檢疫條件,但並非「我有、你也有」的病蟲害,就可相互輸出輸入;輸出國也不希望品質不好的東西賣到別的國家去,因此通常會做出口檢疫。 |